庆阳市扎实开展天保工程2017年度自查工作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各单位重点围绕2017年度工程组织管理、木材生产与森林管护、职工就业与社会保险、公益林建设、工资增减与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6项内容,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梳理建设成效,全面查找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查结果表明,庆阳市2017年度天保工程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显著:一是工程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制落实率100%。年内颁布实施了《庆阳市禁牧条例》,制定出台了《庆阳市林业项目管理规定》《庆阳市林业项目市级竣工验收规程》等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下发了《庆阳市进一步规范林业重点工程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林业管护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天保工程和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通知》等,规范了工程管理,夯实了制度基础,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二是森林管护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全市核定和聘用天保管护人员2067人,签约管护面积914.69万亩。全年无盗伐林木、森林火灾、重大人畜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发生,管护任务落实率100%。三是民生保障再上新台阶。新建宝塔山等5个森林资源管护站共1742.63平方米,维修加固护堤70米、森林武警驻防点房间36间。按照现行保险政策,全面落实了职工五项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按时足额缴费”;国有林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6.6万元,较2016年增长8.24%。四是公益林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各单位严格执行新的《造林技术规程》,坚持“以水定林”和“平缓地营造大苗”原则,按照《庆阳市混交林建设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全面落实项目招投标制、评审制、竣工验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提升了公益林建设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年内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森林抚育13.8万亩,任务完成率100%。五是项目扶贫工作开创新局面。始终坚持项目建设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将项目安排优先向贫困户倾斜,优先规划布局实施天保后续产业,增加贫困群众劳务和经济收入。年内落实天保区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3849.82万元。六是资金管理迈出新步伐。各单位严格执行《甘肃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甘肃省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统一、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落实了天保进展季(年)报和林业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月报季查制度,制定了《庆阳市林业项目包抓责任制实施方案》,切实规范管理使用天保专项资金。
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工程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实施单位没有核定编制,工程管理人员岗位变动频繁,特别是天保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基层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日常业务不精,工作效率不高。二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制度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国有林区体制机制改革、机构调整等原因,林区职工五险、政社性资金等供给渠道发生变化,导致项目资金无法及时有效支出。另一方面,随着林业新科技逐步应用于天保工程建设,原来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等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亟需修订完善规程制度。三是管护基础薄弱。一方面,全市天保区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子午岭人均管护面积5500多亩,管护面积过大,加上管护队伍整体年龄偏高、林区交通不便等原因,亟需加强管护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林区基础建设投资渠道有限,水、电、路、管护站等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成为制约管护工作的“瓶颈”。特别是与管护工作密切相关的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存在投入经费不足、监测体系薄弱、预防扑救工具落后和组建队伍难度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管护实效。四是公益林建设任务严重不足。工程二期规划人工造林79万亩,封山育林130.8万亩,森林抚育140.8万亩。但近年来国家每年下达任务量逐年缩减。至目前,全市实际完成天保人工造林10.37万亩,封山育林20.9万亩,国有中幼林抚育78.5万亩。与规划相比,任务还有较大欠账。(天保办 赵庆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