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总场创新机制 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攻坚战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华池林业总场地处甘肃子午岭北端、华池县境内,下辖9个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273.9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29.8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84%,是鼢鼠危害重灾区。为此,该场立足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战略高度和“再造一个子午岭”生态实践大局出发,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内容和主要任务,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中华鼢鼠为主要消灭对象的有害生物防治攻坚战。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防治目标责任制。总场、各林场、管护站逐级成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组成和责任分工,制定年度防治方案,并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细化任务指标,靠实责任,明确目标,常抓不懈,确保成效。
二是组建队伍,强化防治技术培训。各林场均成立了以管护队为主的专业防治队伍,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以中华鼢鼠为主要防治对象的专题培训会,聘请社会及林场灭鼠能手,讲解投放毒饵、安置弓箭等灭鼠技术要诀和操作细则。通过集中培训和长期摸索,涌现出了诸如东华池林场冯建军等一批一天最多可捕鼠50多只鼢鼠的有害生物防治高手。
三是落实经费,做好防治综合保障。总场、林场通过积极争取申报省、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贴、省级中华鼢鼠防治示范点项目及公益林森林保险等专项补助,制作灭鼠弓箭1000多套,保障有害生物防治药物、器械、人工等经费支出,确保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四是总结经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辖区内以中华鼢鼠为主的有害生物进行长期监测调查,掌握了“子午岭宜林地在造林3年后10年内鼠口密度进入危害高发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将人工幼林列为鼠害发生严重地块和防治重点区域,坚持常年防治与危害高峰期防治、专业队伍防治与聘请社会能手防治、投放毒饵与器械捕杀防治“三结合”和灭鼠与整地、造林、补植、抚育、管护“五同步”的综合防治机制,大力降低鼠口密度,做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放松,灭鼠护林工作不停步。
五是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总场、林场结合实际,修订了有关森林管护制度,完善了领导(技术员)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指导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考核制和奖惩兑现制。总场按照年度防治目标任务,明确林场有害有害生物发生率、危害防治率、防治捕杀数量等指标;林场与每个管护人员签订合同,明确年捕打数量等指标,定期进行登记造册,年终兑现奖惩。超额完成任务的,每超1只奖25元;未完成任务指标的,每缺一只罚25元。有效控制了中华鼢鼠种群数量,明显降低了危害程度,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六是立项研究,抓好防治技术推广。总场自立防治项目,研究中华鼢鼠习性,完成华池林区中华鼢鼠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监测预报和主要防治技术等研究工作,全面推广防治经验和技术,研究推广成果一度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经测算,华池林业总场林区中华鼢鼠防治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约1500万元。(天保办 赵庆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