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陇东报】连家砭林场:做好人力“加减法”改革激发新活力

来源:庆阳市林业局 2015.04.27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记者 李楠) 子午岭景色最美的季节是四月中旬到五月初,树木葱茏,林海颜色层次分明,起起伏伏的山峦,仿佛绿色的波浪。

4月23日,记者来到庆阳市合水林业总场连家砭林场,在一处山坡上,几十位工人正在补种树苗。工人们一人拿铁锹在前面挖掉枯黄的死树苗,后面跟着的人迅速地补上一颗新树苗,两人分工协作、配合默契。一位穿戴干净整洁的人引起了记者注意。头上一顶花帽子,白皙的皮肤看起来不像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的人,可她手上的活一点也不比别人慢,栽苗培土干起来很是娴熟。

在攀谈中记者得知,这位叫杜素姣的女职工是连家砭林场的管理人员,平时搞后勤保障。那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补植生产的队伍中?原来,在我市国有林场改革后,根据林场规定,管理人员每年有2亩苗圃的种植任务和30天的劳动日。“劳动天数和种植任务会核算到每月的绩效工资中,如果完成不了,就会扣除相应的绩效工资。”杜素姣一边说一边用脚不停地将新载的树苗踩瓷实。

据了解,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前,当地林场的职工靠着每月不到300元的事业单位定额补助维持生计。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大部分林场的规模及效益十多年来“一成不变”。“2009年起,我市对国有林场进行了改革,解决了职工的事业身份并全部纳入财政供给,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工资和工作经费,极大地调动了林业职工工作生产的积极性。”连家砭林场党委书记白孝陈告诉记者,除了可以拿到财政支付的基本工资外,还可以通过生产劳动为林区添绿拿到相应的绩效工资。“现在每月的收入是过去的近10倍。”杜素姣说,平时她们在林场机关上班,春季农忙时都在山上干活,和生产工人同住同吃,没有什么区别,包括林场的领导干部都一样。

在林业系统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合水林业总场党委书记赵琦是林场改革的见证者。体制改革使得国有林场和其他事业单位有了同等待遇,行业认同感和林业人对工作的认可度得以提升,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社会保障的及时跟进,让过去存在的“慵、懒、散”工作现状得到了很大改变。赵琦认为,“改革激发了林区职工的内在活力,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林业职工扎根林区、奉献林区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连家砭林场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超过47岁,他们大多数人已经在这片热土上奉献了大半辈子,“我们喜欢这片森林,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而国有林场的改革,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这片森林的明天。”连家砭林场人秘股股长王晓峰凝望着远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