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纪实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我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纪实
为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我市按照创机制、建平台、强管理、促转变的思路,坚持市、县、乡三级联动,建设、管理、改革、监督、考核五措齐抓,着力打造“阳光政务”,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使政务服务真正发挥了利民、亲民、便民的职能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政务中心66个。自去年11月份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819件,现已办结743件,群众满意度达99.8%。
提高效能利民
从“重管理”到“强服务”,我市各级职能部门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转变观念,主动服务,把管理事项透明化,坚持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提高了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的工作效率。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后,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122个项目进行集中受理办理,进一步提升了为民服务的功能和效能。各进厅部门严格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打破科室界限、人员分工界限和业务区别界限,创新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权向一个科室集中,相关人员集中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事项集中办理,并向窗口充分授权。市工商局、建设局,大幅度跨科室调整整合职能,形成了窗口直接受理和办理的办事环节。市政务大厅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信息“一网通”,并全力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功能,把招商引资等许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机制创新,政务服务中心成为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政府管理的有效载体。目前,市直已有26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在市政务大厅集体办公,各司其能。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的“市(局)长坐班、一门受理、联网审批,限时办结”机制,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县(区)政务大厅注重发挥行政审批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的综合功能,主动服务,开门办公,同时将农情信息、农村产业发展等“三农”服务内容纳入大厅,充分发挥了大厅服务民众的功能;乡镇(街办)政务大厅本着便民、利民、亲民的服务宗旨,农民有什么需求,就开通什么服务,并将服务范围向村组、中心居民点延伸,推行了“乡有政务中心、村有政务大厅、组有便民服务室、中心居民点有便民长廊、农户有便民服务卡”的方式,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人性化、全功能”服务。华池县上里塬乡按照“一厅、一室、一公示屏、一公开栏”的要求,将涉农服务的39项为民代理业务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坚持实行“一站式”服务,对群众来访或所办事项第一时间进行办理。汇编了《惠农政策补贴手册》、《便民服务手册》,开通了便民服务网和168声讯农资信息查询台,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群众所需所办的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涉农政策信息。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政府自身建设要求,面向公众公开本部门和窗口的工作职能、服务承诺、办事流程等信息。市政务中心还强化了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出台了建设、管理、服务规范,加快了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在机构职能、人员配备、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办事制度、服务类型、运行模式、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进程。
政务公开亲民
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及时、真实、全面地公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对政府采购、基建工程、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救灾救助、生态环保、医药购销、就业安置等热点问题,加大办事公开力度。政府的财政预算安排、重大项目实施以及各项涉及政府信息,市、县、乡全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网站和专栏报刊等形式公开。
目前,各级政府和市直122个单位公开事项670项,平均公开面达到了98%以上。并严格设定行政处罚行使程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细化并公开自由裁量权限和处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行为,切实推动了乡镇和城市街道政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办事公开、政府重要事项公开等公开领域和事项的落实,推动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还建立了社会热点跟踪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诸如我市在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宏观调控、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翼齐飞战略、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及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热点、重点领域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答复机制,畅通双向沟通渠道,依法妥善处理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切实提高回复质量,增强了政务公开服务群众的效能。
简政放权便民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民众,我市大幅度地精简现有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让行政审批“轻装上阵”。按照实际情况,市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凡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全部取消,努力解决政府管得太死、管得过多、管得不好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全市经过4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2793项,去年又启动了第五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去年12月2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调整,再次取消45项,至此,市级审批事项保留351项,较第四轮保留事项减少比例达11%。大力简政放权,推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凡是能在县(区)级办的事就不在市级办,能在街道、乡(镇)办的事就不在县(区)办,尽可能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对50多个事项试行审批管理权下放。而且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严格管理,规范了审批程序和方式,明确了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责任。编制行政审批目录,绘制行政审批流程图,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后的监管工作,有效防止了管理真空现象。对审批实施情况开展定期监督检查,整治变相审批、违规审批等违法违规行为。结合首问责任制的实施,推广并联审批的有效方式,对应当由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分别实施的审批事项,采取先收到申请的部门牵头受理,会商有关部门意见后进行审批的方式,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发改委、工信委、国土、建设、环保、消防支队等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开展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办公方式,实施市、县(区)、乡镇(街办)三级网上受理、联网办公、联网审批,收到了政务便民的良好效果。(陇东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