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绿色庆阳 林草先锋】宁县林管分局“十四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取得多点突破绿色发展底色不断厚植

来源: 2025.10.15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十四五”以来,在庆阳市林草局的坚强领导下,宁县林管分局以林长制为抓手,锚定“林分质量提升”总目标,打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赋能“组合拳”,森林覆盖率由“十四五”初的62.71%,提高到74.2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70.48万立方米,增加到282.79万立方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5374f8abaeef4ab699885e421f5cd5be.jpg

生态建设:从“单一治理”到“系统修复”的升级实践

五年来,宁县林管分局全面把握“科学绿化”总要求,围绕湘乐川、平道川、左家川“三大流域”,依托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三大项目”,实行“一支笔”规划,“一体化”推进,“系统化”治理,累计完成抚育、修复、封育14.81万亩,防治森林鼠害17.46万亩。良种使用率达到75%以上,乡土树种使用率90%以上,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合格率达到98%以上。通过间伐抚育和补植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林缘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创建万亩“提质增效”示范林1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林1处,甘肃鼢鼠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区1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管理模式4项。

2bc6490ef6c44398a84443747531a54e.jpg

种苗产业:打造“标准化-良种化-品牌化”产业链条

五年来,宁县林管分局全面贯彻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紧盯国家“三北”地区和庆阳“北三县”等苗木需求,突出“结构性短缺”苗木,按照“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保供给”的发展思路和“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运作”的经营理念,年新育苗200多亩,精细化管理留床苗1000余亩,培育良种油松营养袋苗1500多万袋,营养钵苗600余万钵,耐旱树种樟子松、山杏、沙棘45.5万株,优良乡土树种小叶杨、山毛桃、黄刺玫2.3万株。苗圃现有苗木29种2062.11万株,可出圃苗木27种1425.65万株。申报省级保障性苗圃1处,创建千亩“提质增效”示范苗圃3处,苗木远销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

23b321f3634047f5bdf3b3f4bde098ea.jpg

林草科技:推动林业从“传统作业”向“智慧管理”转型

五年来,宁县林管分局组织全局范围作业设计、项目施工、资源调查等专业技术培训7次,现场观摩学习交流3次,加强无人机、RTK、ARCGIS在项目设计、检查验收、资源监测、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形成了作业设计编制“六步”法则,建立了“三北”工程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使工作效率提高了90%,精准度提高到99%。在苗木培育方面,攻坚重茬育苗土传病“卡脖子”难题,科学探索碱化圃地治理,推广使用环保型防鸟网,良种小叶杨嫩枝覆膜扦插育苗取得突破。松材线虫病疫情精细化监管平台和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疫源疫病信息管理平台两大APP平台广泛应用,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林草种质资源调查、林草湿荒一体化普查、退化林本底评估、碳汇造林监测等专项调查如期完成,科技赋能林业生态建设作用愈加凸显。

“十四五”期间,通过系统化的生态修复、标准化的种苗产业以及智慧化的林草科技应用,宁县林管分局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型。展望“十五五”,宁县林管分局将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秉持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持续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质量和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