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林下经济奏响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的和谐乐章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林地潜力,创新推行“四大类型、十三种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总产值达到8.55亿元,带动37.6万户林农增收数千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双赢的特色之路。
规划精准引航,锚定发展方向。2024年5月,市政府印发了《庆阳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4 - 2030年)》,以“扩大规模、丰富品种、培育主体、强化品牌、拓展市场”为总体目标,聚焦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综合利用四大核心板块,充分挖掘林地资源的多元价值。同时,因地制宜将林下经济划分为五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区域,明确了专属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从产业布局到项目推进,从技术支持到政策保障,都给出了细致且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为我市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创新产业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关键引领,积极运用“三权分置”运行机制,构建多维林下产业体系。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出了“国有林场+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直播带货+养殖基地”等多元模式。以庆城县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水县腾飞林下野猪养殖家庭林场为引领的经营主体为林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截止2024年底,共带动278家合作社、76个家庭林场、58个专业大户共同发展,林地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产业成效显著,助力乡村振兴。林下经济通过种植、养殖和景观利用等多种形式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2024年底,全市林下种植面积达到65.35万亩,带动19.87万户农户增收;林下养殖规模达到119万头(羽),带动12.64万户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森林景观利用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项目,面积达到12.01万亩,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为农民带来数千万元的收入,生动地见证了林下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
坚守生态理念,实现绿色发展。我市始终秉持“生态建设与产业结合”的理念,在发展中注重生态保护。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加大山杏、沙棘、山桃等经济林占比,推广“草药”套种草原治理模式,广泛种植甘草、柴胡等本土优质中草药,稳步壮大林草经济体量。同时,林下种养减少农药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形成绿色循环经济。截止2024年底,全市特色经济林果达到49.14万亩,既助农增收又改善生态,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按照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科学论述,以森林生态安全为基础,以提升林地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提升林下经济产业综合效益,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