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林业局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油松病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今春以来,由于受雨、风、气温等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从4月中旬开始,我市多地突发油松病害,经市森防站调查,此次的油松病害为松叶枯病、松落针病和松赤枯病混合发生,主要发生在近几年新造的油松林、定植的油松大苗上,而且呈扩散蔓延之势,已对全市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及时控制灾情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切实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现就做好全市油松病害防治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油松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松叶枯病、松落针病和松赤枯病是危害油松人工林较为严重的病害,暴发性强,扩散蔓延速度快。如果不及时防治,树势将会逐渐衰弱,次期性害虫也会侵入树体,最终导致油松树体枯死。据调查,目前全市发生面积非常大(具体面积正在调查统计),受害植株针叶枯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各县(区)、各有林业总场要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油松病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住防治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确保油松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强化监测调查,准确掌握病情动态。目前,油松病害主要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如果监测预防不到位、不及时,将会导致病害在全市扩散蔓延。各县(区)、各林业总场要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油松人工林病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要于4月28日之前及时上报调查结果和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要充分发挥在监测预警中的骨干作用,认真组织开展监测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病情发生范围,及时发布病情动态信息,为防治油松病害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要严格落实虫情监测责任,一旦发现油松病害疫情,要立即逐级报告,及时组织防治并控制疫情。
三、突出重点,全力开展防治工作。4至6月份是油松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和关键阶段。各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原则,科学部署,合理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广泛组织动员,认真扎实地做好油松病害防治工作。要把新造的油松林、定植的油松大苗作为防治重点,组织林业职工和广大群众迅速开展防治工作。对发生中度以上病害的,要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落实限期除治制度,防止病情扩散蔓延,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对轻度发生区域,要采取预防性治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四、依靠科技,切实提高防治水平。针对目前发生的油松病害,市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见附件1),各单位要按照防治技术措施,制定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防治计划,并迅速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迅速开展防治工作,控制病害疫情。市森防站要及时派出督导组,对全市油松病害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
五、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打好防治攻坚战。各县(区)、各林业总场要把油松虫害防治作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认真研究制定防治方案,全力组织开展防治工作。要建立健全防治责任制度,层层落实防治措施,切实做到领导责任、目标任务、防治措施、督促检查“四到位”。要多渠道筹集防治经费,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林业干部和技术人员要深入林区,分析形势,摸清病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落实防治措施,确保全市油松病害防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附件:1.油松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2.波尔多液配制方法
庆阳市林业局
2018年4月23日
附件1
油松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目前,全市发生的油松病害主要是松叶枯病、松落针病和松赤枯病,通过对局部地区发病林地调查,发现这三种病害是混合发生的,根据这三种病害的致病机理和发生规律,现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供各单位在防治工作中参考。
一、营林措施
(一)加强林地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性,及时清除林下的杂草,增强林地的排水性,避免林地的湿度过大。
(二)清除枯死及重病株,减少侵染源。
二、化学防治措施
(一)发病前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两种药剂不可同时喷洒),对树体进行保护。每隔两周喷1次,150—200kg/亩。
(二)4—5月子囊孢子入侵前或散发期,对树体喷洒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1000倍液,可以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并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增强苗木抗性,减少叶面蒸腾。
(三)发病初期,对树体喷洒75%百菌清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600倍液,亦可三种药剂每隔7—10天交替喷洒1次。
(四)发病盛期,用70%代锌孟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多菌灵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对树体进行喷雾,亦可4种药剂每隔7—10天交替进行喷雾。
三、注意事项
刮大风、阴天或快下雨天及雨天不宜施药。
附件2
波尔多液配制方法
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是防治叶、果病害常用药剂,成品为天蓝色、微碱性悬浮液,其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一般在病害发生前喷雾,起预防保护作用。药液喷雾在植物体上后,生成一层白色的药膜,可有效地阻止孢子萌发,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且粘着力强,较耐雨水冲刷,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农、林生产上优良的保护剂和杀菌剂。波尔多液配制方法:
波尔多液主要配制原料为硫酸铜、生石灰及水,其混合比例要根据树种或品种对硫酸铜和石灰的敏感程度、防治对象以及用药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定。生产上常用的波尔多液比例有:硫酸铜石灰等量式(硫酸铜:生石灰=1:1)、倍量式(1:2)、半量式(1:0.5)和多量式(1:3~5),用水一般为100-240倍。所谓半量式、等量式和多量式波尔多液,是指石灰与硫酸铜的比例。而配制浓度1%、0.8%、0.5%,0.4%等,是指硫酸铜的用量。例如施用0.5%浓度的半量式波尔多液,即用硫酸铜1份、石灰0.5份,水200份配制。也就是1:0.5:200倍波尔多液。
在配制过程中,可按用水量一半溶化硫酸铜,另一半溶化生石灰,待完全溶化后,再将两者同时缓慢倒入备用的容器中,不断搅拌;也可用10%~20%的水溶化生石灰,80%~90%的水溶化硫酸铜,待其充分溶化后,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使两液混合均匀即可,此法配成的波尔多液质量好,胶体性能强,不易沉淀。要注意切不可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否则已发生沉淀,影响药效。
防治用药量大时一般要建配药池,配药池由一个大池,二个小池组成,两个小池设在大池的上方,底部留有出水口与大池相通。配药时,塞住两个小池的出水口,用一小池稀释硫酸铜,另一小池稀释石灰,分别盛入需兑水数的1/2(硫酸铜和石灰都需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并滤去石灰渣子)。然后,拔开塞孔,两小池齐汇注于大池内,搅拌均匀即成。如果药剂配制量少,可用一个大缸,两个瓷盆或桶。先用两个小容器化开硫酸铜和石灰。然后两人各持一容器,缓缓倒入盛水的大缸,边倒边搅拌,即可配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