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4 浏览次数: 【字体: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庆林发〔2020〕264号

 

各县(区)林业和草原局,各林管分局,局直各单位:

现将《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7月14日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根据《中共庆阳市委办公室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庆市发〔2019〕51号)精神,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针对灾害风险隐患突出和防治薄弱环节及关键问题,全面开展调查排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强化综合防灾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推动全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进度安排

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实施六项重点工程,通过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完善机制、补齐短板,力争用3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12月底前,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协调运作,自然灾害普查等各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2022年12月底,各项重点工程取得明显进展,部分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基本建立,防治能力显著提升。兼顾长远,将重点工程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统筹实施,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林草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对林场、草原、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乡结合部、连片墓地等关键部位及林下可燃物积累和周边秸秆堆放等易引发火灾重点区域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全面落实监管防控措施。组织开展全市森林和草原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和气象条件调查(2000年以来),建设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调查与评估数据库。综合森林和草原可燃物燃烧性、立地类型、野外火源以及气象条件等情况,结合已有资源数据、调查数据、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综合研判与分析,开展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评估,编制市级(1:10万)、县(区)级和分局(1:5万)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危险性分级分布图。建立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标准,评估森林和草原火灾影响人口、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损失的风险。建立森林草原火险区指标体系,编制完善森林草原火险区划方案。融合承灾体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确定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区划等级标准,完成市、县(区)两级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区划。切实加强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测报点作用,开展灾害和孕育因子调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救灾体系,注重联防联控,加强与毗邻地区合作,严防外来生物入侵和常发性病虫害扩散。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等地震、地质、水旱等灾害易发多发区建筑物、重大设施、重要自然资源等的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台账,落实整治及管控措施。扩大森林保险投保范围及面积,提高林业御灾能力,有效保障林农和经营单位利益。

(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依托国家、省市项目投资,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精准治沙、元城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等林草资源培育工程,实施公益林建设、退化林修复改造、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林草生态修复项目,以山系、流域、沙带为基本单元,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确保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平衡。加强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工作,从源头防范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行为。加强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峰小崆峒风景名胜区保护,强化保护地准入手续办理,完成自然保护区油井封堵退出后井场耕地或植被恢复,确保保护区生态安全。

 (三)实施林草灾害应急保障建设工程。开展灾害应急演练,修订完善灾害应急预案或处置办法,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处置应急队伍建设,先期完成5个重点森林火险县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逐步完成所有县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组建任务;指导乡、村分别建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队,国有林场组建半专业队,开展业务培训和实战训练,进一步提高科学预防和应急处置水平。着眼水系、路网、山脊自然和生物隔离为相互补充的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四)实施林草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林草灾害监测预警和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林草监测预警系统和检疫御灾、防治救灾体系,设置监控点位,全天候对重点区域实施视频监控,白天高清成像,夜间红外线监控,发现灾害隐患系统自动报警。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灾害发展趋势推演,构建快速、精准、高效、共享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对子午岭已建成的34个林火视频监控点,加强技术合作和维护保障,衔接争取《庆阳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高危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实施,加大重点林草区监控点布设,推广无人机巡护,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林草区卡口监控建设,加载语音播报系统,做好联网数据传输,全面提升火源隐患管控能力。

(五)实施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争取政策和财力支持,积极引进先进森林草原防火设备,加强防火机具保养维修更新,向林草防火重点单位配备运输车辆和消防用车等,衔接争取省级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库陇东片区项目实施,加强基层防火物资库和测报监测点建设,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快应急通讯建设,组织实施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防火通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数字基站39套、基站多跳数字链路机39套、数字链路模块18套、通讯塔37座、基站太阳能供电系统设备37套,购置对讲机260台、基地台81座、车载台5部、数字便携背负式基站13套等。加强预警指挥平台建设,新建视频会商系统,初步与子午岭四个林管分局实现室外监控与室内会场画面有机衔接,并逐步向县区和重点林场延伸。

(六)实施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年度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整合各类资源,利用一切手段,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相结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统筹协调市县两级主流媒体和社会宣传载体,开设防灾安全宣传教育栏目,以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普及防灾知识为重点,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引领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实施防灾安全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掌握国内外先进防灾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要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二)细化工作任务。要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措施,制定年度计划,定期开展效果评估,督促做好具体任务实施等工作。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单位要加大对林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程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支持,统筹使用各类项目资金,全力推动六大工程建设,努力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四)严格管理考核。市林草局已将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适时对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约谈处理。

县(区)、分局及有关单位实施方案务于2020年8月10前报市林业和草原局火灾预防科。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