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文化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山杨礼赞(马文艳)

来源:庆阳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6-04-01 09:57:44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护林巡山中,常常看到一些大树,没有遭到破坏,就枯萎了,只剩下粗壮的躯杆。生态学里将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演替,即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下,自然环境与系统内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最先在这里生长的植物,经过漫长的成长,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使环境发生了改变,反而不适宜这种先锋树种继续生长,最终被其他植物取代。

  山杨,是子午岭地区一种典型的先锋树。据《庆阳市林业志》记载,山杨林是子午岭森林第二位优势群落,分布面积大,结论数据取自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生长和天然更新,现在的山杨林,却没了昔日的威风。在大凤川的山上随处可见自然枯损的山杨树,他们天然更新不良。自然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山杨树也有他演替的方式,曾经任性、烂漫山野、竞相生长的山杨,将一去不复返,留给今天的我们无限遐想……

  山杨,既不是什么名种贵树,也没有骄人之处,但是它作为先锋树种,在子午岭的环境塑造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时的子午岭,几经变迁,森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就是在这变迁的空隙里,山杨在子午岭的沟沟峁峁最先生长起来,不知在绵延的山岗昂头挺胸了多少岁月,也不知在高高的山梁独守了多少年头;那时的子午岭,多次改制,老一辈林业人遭受冷落,他们啃窝头吃粗粮、住窑洞瓦房、上山开荒栽树为林场、下山种地育苗迫生计;他们忍受着艰辛,承受着孤独,给荒芜的山头,披上了绿装,为今天子午岭林区打下了根基,为子午岭继往开来的林业人树立了榜样,更为全市百万人口提供了生存保障。

  如今,子午岭的“林一代”大多已步入古稀之年,而守护子午岭的主力军,“林二代”大多已进入中年,加之,他们接受教育不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面对近十多年子午岭林区的快速发展,有些茫然。今天,我们这些通过考试、怀揣理想的八零、九零后进入林场,应该思考:怎样才能因我们的参与,让林场发生真实的改变?怎样才能因我们的担当,让子午岭精神生生不息?怎样才能因我们的努力,让巍巍子午岭咏唱赞歌?

  我想,仅靠一代代子午岭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子午岭的建设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需要全市人民的关注,更需要社会对生态保护的认可。

  2014年,庆阳市委提出了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强调自然生态是全市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随之又提出了开发全市宜林荒山,实现“七年再造一个子午岭”的奋斗目标。这是庆阳自立市以来,首次将自然生态建设明确纳入全市发展规划的基石地位。这对子午岭来说,像是一位舞者,“十年台下之功”终能登台,受人欣赏;对子午岭人来说,是对他们守望这片土地最深情的赞美。

  向渐渐逝去的、子午岭的山杨树致敬!

(大凤川林场 马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