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见的忘年交(穆念严)
2023年12月20日下午,从高平先生的手机微信中收到高山发的《讣告》,得知先生上午在家中逝世,遗嘱:“丧事从简,不开任何追悼会。不留骨灰,不安坟墓。”我不胜哀痛,当夜作诗一首于次日发到了先生的手机微信里,聊表哀悼之意,得到高山的回复。连日来,我翻越日记、微信收藏和受赠诗书,与高平先生交往的一幕幕不断浮现在眼前。
我从《甘肃文艺》向往高平先生。1980年,我从载有叔父穆长青的诗歌《无言的启示》之《甘肃文艺》第2期读到了先生的诗歌《时间》,又从第5期读到先生的诗《忏悔》,还从第9期读到其文艺随笔《关于诗的随想》和高洪波的评论《高平和他的〈古堡〉》,从该期封二、封三和封底欣赏到娄付义为先生精心创作的《长诗〈古堡〉插图》四幅。从高洪波的评论文字中得知,先生在五十年代就创作出版了抒情短诗《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和长诗《大雪纷飞》,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作长诗《古堡》讲述的是西藏近代史上一个悲壮的故事,描画当时人民英雄的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我心向之,此后陆续从《甘肃日报》《诗刊》《甘肃文艺》《飞天》等报刊读到过高平先生的好多诗歌和诗话。
敬慕高平先生缘于《古今文学续论》。1995年6月,叔父穆长青给我邮寄了他新出版的《古今文学续论》,这次出版的《甘肃作家丛书》是由高平、谢昌余两位先生任主编,“文学评论集”五册之一有高平先生的《文海浅涉》。我从《〈心摇集〉——更成熟的深化与突破》获知,《心摇集》是高平先生“在诗歌创作艺术方面新的突破,新的深化,新的高峰。”我从引诗中读到了比喻得妙极的“不爱的人,/像院中的枯井;/相爱的人,/像断线的风筝。”读到了清新隽永、给人以启发的“有的路一辈子不会去走/有的路走一次就腻了/有的路极愿永远走下去……”读到了深刻而凝练的哲理诗——“越是愚昧越快活,/良知在快乐中沉默。”“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只少了那像诗的一句//有的人堆了一辈子干草/只缺了一根火柴”;读到了揉和着哲理思考的山水诗句“越有深度越是寂寞/在寂寞中逃避了浮浅”“世上本来没有名山/吹捧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名山”。还读到了惊人醒世的“一见倾心的殉情了/贪赃枉法的升迁了”。当时读这些警句,第一感受就是语言凝练,情感炽烈,蕴含深刻,给人启迪。拙作《婚礼席上》的“这种境地,这个时刻,/贺喜的比完婚的还要快活”就是化用了先生《莲花山歌会游记》中“在这时/在这里/说的确实比唱的好听”。
与高平先生的忘年交始于博客。2007年我建立自己的博客,与先生加为好友,时有点赞或拙评。2009年仲春的一天,我给先生留言说:“我是从我叔父穆长青的《古今文学续论》中深知您的,很想得到您的《文海浅涉》!”很快得到“啊,你跟穆长青是一家!”“《文海浅涉》没有存书了。”先生问了我的通讯地址。几天后就收到了《高平自选集——西部风景》和《百吻集》,分别签有“穆念严先生正,高平,二〇〇九.三.十三”和“穆念严先生哂正,高平,二〇〇九.三.十三”。这既使我受宠若惊,又叫我惶恐不安,我只是一个业余学习写作的晚辈啊!当我纸条说汇书款时,得到先生的严肃批评:“文友之间岂能谈钱?”我阅读着先生的诗歌和文章,尤其欣赏新颖活泼、幽默辛辣而寓意深刻的两行诗。我觉得读其两行诗省时、省事、省钱,是打强心针,是增强免疫力,是净化心灵。从《怎样从生活到创作》得知先生的创作是十二字诀:“要敏感、反复看、放长线、存不烂。”2016年,在出版诗集《子午岭放歌》时想请先生题签,9月18日上午忐忑不安地发了纸条,午后就收到“是题词还是题写书名?”并电话号码和邮箱网址。次日便从“邮箱”中收到了先生的墨宝“子午岭放歌”两幅,叫我选着用。我在高兴的同时则想着什么时候能当面聆听先生的教诲。
我有幸于兰州拜访高平先生。2016年9月29日,当我在甘肃日报印刷厂和甘肃文化出版社办理完有关手续后,已是正午,就急迫地拨通先生的手机说明拜访之意。我搭出租车到达雁滩天庆嘉园门前已是下午1时多,拨电话后一会儿就看到高大挺拔、精神矍铄的先生。在二楼先生的家中,我见到了慈祥的高龄师母,在先生的指引下看到一面架板上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酒瓶,看到跟我同岁的他的小儿子高山给父亲画的油画,看到他书房一面墙的整个书架的书刊。我从先生手中接到写有“穆”的塑纸袋里装的“子午岭放歌,高平题”两幅条幅,接到先生的诗集《情寄八荒》,接到由甘肃作家协会编的《评高平》,还接到陇西籍80后女诗人马瑞云的诗集《时光倒流的河》。我坐在沙发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聆听着先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名与利、对于新体诗与旧体诗、对于甘肃的诗歌和旧体诗、对于新诗危机和文坛乱象的真知灼见,知道先生出版的两行诗《闪念》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特意压缩,引人思考”。在与这位文坛巨擘面对面的亲切交谈中,知道先生15岁就发表作品,17岁参军,从来不参加任何作品评奖。大约两小时后,我与师母道别,先生把我一直送到天庆嘉园门外,给我挡出租,看着我坐上车,挥手告别。回到华池后,我写了《一座令人仰视的高峰》发送先生“邮箱”请正,先生用红色、黑色括号分别标出应改、应删的字句。我按照先生的意见反复斟酌校对后,拙文在《天水晚报·麦积山文化周刊》2016年12月1日12版专版登载,又刊于《北斗》2017年第1期。这一面之见,教我见识了什么是平易近人,什么是大家风范,教我正确看待名与利,踏实做事与做人,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酬唱赠答中增进友谊。博客唱和始于2016年6月,有天先生给我发来图片并“院中随手拍几朵,夏花不及春花多。”我随之续句“绿叶相映满目秀,率性绽放自卓然。”另一天发来图片并“夏季到来绿满窗”,我续句“生机无限韵味长”。又有一天,先生发来图片并“岁岁种牵牛,年年花盛开。”我欣然奉和“满院盎生机,一腔心血栽。”2018年10月25日阅读古诗《北国之秋》,我作拙句“人生之秋无牵挂,寄意裸卧冬雪中。如此坦然共超然,莽莽诗心铸诗魂。”并赞曰“好一个‘裸卧雪中超然居’!”博客受限后,就于手机微信交流。2019年7月16日读《个人简历》(五绝联韵),用古风作评:“九章五古诗,真声真性情。历经暴风雨,铁骨硬铮铮。诗文播诗雨,歌剧传九州。八秩又七岁,敏思胜壮青。关心天下事,华夏一苍松。”此后我阅读了先生的《亲情:甘肃诗歌的痛点》《五绝三韵》等多篇新作。从视频号“了然斋”看到先生慈祥、亲切的形象,倾听到先生的卓见:“诗的体裁就好像一口悬在地上的大钟,诗人用感悟和想象把它悬吊起来,它才可以发出声音。敲钟的工具呢是语言。选择创造、掌握这种工具是诗人的功力。用巴掌则无力,用铁棒则刺耳。其声悠远,其韵悠长,其音绕梁,其味无穷,是谓之意境。打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心音,是谓共鸣。”评论家项兆斌称赞高平先生“是中国最早发表两行诗和发表两行诗最多的诗界先驱。”2022年10月29日先生发来几朵三角梅,我联想到先生曾经的坎坷不平,联想到他2021年12月因没打疫苗而未能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遂赠“一株三角梅,凌寒又盛开。朵朵盈笑脸,灼灼放光彩。”我还从微信中知道高平高山父子在北京举办过诗画展,高山的画集《再现敦煌·壁画艺术临摹集》获2020年度最具版权价值的图书,其典藏版2021年获“首届华东九美优秀美术图书奖”,亦有拙句相赠。
高平先生在大疫面前的淡静坚强令人折服。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常被隔离于家,先生沉着冷静,泰然处之,还给我发来中医药方、新作和图片等。2021年,先生给我发来他于了然斋演奏京剧曲牌西皮小开门的视频,于《中华网》发表的《“散文诗”改称“诗散文”如何?》,以及《高平著作目录》等等。2023年1月17日发来他发表于《中华诗词》的《高平诗词选》。此后我收到过缅怀徐怀中的诗《怀念怀中》、他的照片和“我饱经沧桑,但依然端正”、他同两个儿子在家中的合影、李克强同志逝世后发来的李克强参观敦煌莫高窟的照片、他与故乡山东济阳来宾的合影,等等。年逾九旬而饱受疫魔加害的老战士,其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令人敬服。先生2021年年初邮寄《评高平二辑》,在第355页夹有纸条“第355页收选了您的文,高平”,拙作《一座令人仰视的高峰》收录于《访谈辑存》;7月邮寄《高平诗选》原版和典藏版。我想到先生多次赠书,而诗人出书都是自费的,就微信转账200元并留言说明。先生则回复“朋友之间哪能要钱?绝对不收!”2022年又赠《软声细语》,签有“穆念严雅正,高平,2022.10.1”。一位著作等身的大诗人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如此对待一个晚辈,真叫我感佩不已!使我想到发表了几首小诗就以诗人自居的人,发表了几篇短文就自以为是的人,想到题字收钱的所谓“著名诗人”“著名作家”,其高下不言而喻。我从赠书中读到了《大雪纷飞》《并肩前行》《父亲和我》《春天的欺骗》《汉字的羽毛》等经典诗作,从其饱含激情、令人警醒、闪耀着光辉的诗篇中领略诗的美好,感受先生的高风亮节,真是振奋极了、欣慰极了。而2023年12月4日收到的微信“九十还是大白葱,新冠一年被凋零。大难虽然不会死,从今无法卷煎饼。”没成想竟然成了先生的绝笔。
我与高平先生只见过一面,但从向往到交往长达四十多年。因为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我母亲等多位亲人相继离世等变故,再到兰州拜见先生的愿望终了没能实现。如今先生的骨灰已经在兰州撒入黄河东流汇入大海了。我渴望能看到《评高平三辑》,渴望能读到先生的其它著作。好在高山与我互存了手机号码,我们已经开始微信交流了。
2023年12月30日于正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