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文化作品>详细内容

读书自当破万卷 何妨吟啸且徐行(李申魁)

来源: 作者:林镇林场 李申魁 发布时间:2023-03-01 09:39:2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家阿城的小说《棋王》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还是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的确,人生在世,只是忠于衣食而囿于三餐,不免有些许低俗。幸福的人生需要拥有精神上的富足,需要知晓快乐的真谛。而读书,为生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于我而言,读书是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渴望,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成功成才的蹊径。还记得那个网络不便、流量稀少的年代里,我同历史和文学相依相伴的时光。历史的魅力在于提供给了后人警醒与思考,我曾与岁月一道,严厉谴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荒唐,却也时常做着“愚”着共渡爱河的美梦;我会战栗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情,在登临长城万里的时刻却又因秦帝国的强盛而留下赞歌。不知前人苦,后生避歧途,思想的辩证留给了我们想象的余地,而书籍承担了它全部的价值。

文学是一种形式,它让文字插上了会飞的翅膀,音调、格律、搭配、引申等合乎情理的规矩,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的塑造、平仄的匹配,让我在场景的陶醉中体味古人的智慧。因为文字,我爱上读书;因为读书,我学会了思考与感悟。书,之于我,美莫大焉,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书呢?第一,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很重要。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不功利,方可外化于行,内塑于心。年幼读不懂《狂人日记》里鲁迅笔下光怪陆离的描写,甚至对大文豪的笔锋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直到翻皱扉页,翻烂书角,终于在其中找到了人性的影子。第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注重积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触类旁通是关键。“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提万物之理,就难解其中之意;不问落笔何事,就不知领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因此,读书不能局限于浅尝辄止的满足,也不能拘囿于专攻一科的偏颇,读书的动力源泉是正视无知的自己,然后就有了坚持的理由。第三,读书,是在前人智慧的土壤上生长自己思想的过程;读书,不是让旁人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跑马。在这样一点上,毛主席是一座读书的高峰,他潜心书本,超越书本,读出了一颗思想的头颅,读出了一个挺立的中国。第四,既要注重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成为岗位能手;也要全面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上好思政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有读书,方可明智。我深知,读书一途,自己依旧阅历尚浅,笔力有限,但是,我愿意努力,愿意读出一个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