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文化作品>详细内容

再进大山门(戴红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31 15:05:31 浏览次数: 【字体:

四月,春浓。

借一场访谈,阔别二十年之后,再进大山门。

大山门,是甘肃子午岭林区腹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冲,名起何时、源于何事,现已无从考究、也无人考证。也许,“空色圆融,何有去来之路;我人顿息,本无生灭之门”就是它由来的最好诠释。

三十八年前,因林而生、依林而兴的大山门林区派出所就坐落在这里。

沿着群山环绕的柏油大路逶迤而行,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着红桃绿柳和苍松翠柏交相织就的五彩画卷,犹如徜徉在梦境仙界之中。看着车窗外逐车奋飞、时起时落的鸟群,听着叽叽喳喳、嘀哩咕噜的鸣叫,仿佛整个大自然都满含柔情笑意,敞开了心扉,欢迎一期久违的重逢。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大山门林区派出所。

二十年了,如今,已今非昔比。

看着门前威严醒目的外观标识,看着功能分区明显、错落有致的院落,看着室内一台台、一部部应有尽有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再听听所长、教导员眉飞色舞的绩效介绍,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十年啊,翻天覆地的变化!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二十年前的四月,因为需要,我只身来到这里,整整坚守了6年。

那时,进出派出所没有柏油路面,而是一条七拐八绕、坑坑洼洼的土路。每到春秋两季,因为干旱少雨,西北风卷着尘土肆意飞扬。遇有阴雨天,“水漫金山”,泥泞难行。就连县城发往大山门仅有的一趟班车,也时常因为天气和路况十天半月的停发。

那时,派出所连一台公务车辆都没有。返局回家要搭乘班车,出差办案要靠两条腿走。记得有一次参加局里紧急会议,恰逢雨天,我只好翻山越岭,冒雨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赶班车。

那时,派出所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借居在原农村信用社废弃的院落,破旧的五间旧瓦房由于常年失修,冬透风,秋漏雨。阴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

那时,派出所经费紧张,缺纸少墨,更谈不上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连接无线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只有一部有线报警电话。全所仅有的一台大屁股老式电视,也是看着看着就没了图像,还不时地要跑出去转天线。

那时,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远离驻地二三里地的河里去挑。

那时……

“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不觉中,二十年过去了,大山门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那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却一脉相传,一届接着一届努力干,逐渐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以至于现在的标准化示范派出所。尔今,森林公安转隶在即,那些曾经的过往,沧桑也好,辉煌也罢,行将成为厚重的历史,新的灿烂的一页正翘首等待着我们去谱写。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许,是结束,也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