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典型人物>详细内容

【陇东报】昔日卫国英雄今日森林卫士 ——记连家砭林场职工黄新民

来源:庆阳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6-10-21 15:38:3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6年5月24日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陈思报道

5月4日,合水县连家砭林场苗村资源管护站后山上,护林员黄新民开始例行巡山。背着工兵锹与军用水壶,51岁的黄新民健步如飞,十几公里山路,他不到两小时就能往返一个来回。站在山顶上,看着日出前山谷中翻滚的云雾,有一瞬间让他有种置身越南那拉口的错觉。

林场里的“隐形劳模”

黄新民告诉记者,他这辈子跟大山有缘,30年前在那拉口坚守北无名阵地,现在又守着苗村站周边方圆几十里的森林,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人生怎会有如此重合的印迹。昔日保卫疆土,如今捍卫森林,黄新民说:“这大概就是宿命,但不管守护的是什么,我都会竭尽所能。”

山脚下的站部,场长第军红已等候多时,询问完近期工作后,第军红再次向黄新民提出申报劳模的事。进场工作六年多来,黄新民负责的苗村站几次被评为先进站点,连续几年管护区域内无任何火灾事故,但每次场里要申请评选他为劳模时,他总是拒绝。他说,有份工作干就很好了,评不评劳模不重要,比起30年前牺牲的那些战友,他算是幸运的。

由于站上新分来的护林员对管区不熟悉,黄新民决定陪他一起巡半个月山。记者从管区地图上看到,这两个片区巡查路程加起来40公里山路,还要徒步巡查14公里左右的梢林地。“岔口那几棵柏树都有快50年树龄了,一定要小心被盗伐,每天至少巡查两次,今年山葡萄藤比较密,适当清理一下。油松林地荫蔽性太强,要人工进行整枝,让阳光充足利于低处植物生长。上山时腿上用劲要均匀,上山前脚掌用力要轻,要不然一天下来,脚都肿了。”黄新民把巡山经验告诉了徒弟。

在站部的库房里,记者看到地上堆放着许多捕鼠装置和拆除了的捕兽夹。站部其他职工告诉记者,这是黄新民的一项“新发明”,把每天巡山时发现的盗猎野生动物的器械一律拆除,带回站部后改装成捕鼠用具,治理鼠害。

硝烟里的血和泪

黄新民的家在庆阳市西峰区。1984年,19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85年12月,黄新民所属的原兰州军区某部开赴越南前线。黄新民回忆说:“当时我们连的主要任务就是坚守北无名阵地,那时部队一路挺进,我们那拉口战区是战争核心区,几乎每天都有战斗打响。”黄新民说,身边不断有战友阵亡受伤,但连队里无一人退缩害怕。他的战友们在阵地上坚守了9个月,在这期间,和越军多次交战,战斗最激烈时,双方持续几昼夜僵持不下,他所在的连队先后有27人牺牲,数十人伤残。

在排指挥所的掩体内,21岁的黄新民与战友们都写下遗书。他在遗书写道:“爸、妈:这些天不断有战友牺牲受伤,他们中有好多人都是咱庆阳老乡。咱庆阳人在战场上都是好样的,明天我们也有作战任务,如果我光荣了,你们别伤心难过,能为国家献身,是咱们全家人的荣耀。我不在的时候,国家会替我向二老尽孝,保障你们的生活。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他清点了手中21.6元的津贴和积攒下的水果罐头,连同遗书一并交给连队通信员。

当夜,高地北侧的敌人对排指挥所进行偷袭,由于站岗战士的警惕,偷袭并未成功,为了不惊动大股敌人,他们与敌人展开了近距离肉搏。在一个敌人试图向战友扔手雷时,身高187的黄新民迅速将他一把抓住,把他与手雷一起扔了出去,敌人当即被自己的手雷炸死。这次偷袭敌人出动了30人,留下了6具尸体后,逃窜而去。正式战斗未打响之前,黄新民和战友已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黄新民告诉记者,战场上的每一瞬间,对士兵而言已是无数次生死交织。

复员后自主创业

1987年4月,黄新民所属部队从前线撤回,他也于当年10月份复员回家。

经历过战争的他,更热爱生活。政府每月发放的参战津贴,他都用来周济战友、孝敬老人。他说:“我可以为国家置生死不顾,但不会向国家伸手。不是我不缺钱,而是没有任何金钱可以衡量我们对国家的感情和热爱,这是以命相守过的珍惜与挚爱。”

黄新民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务工经历,为养家糊口,要强的他扛过麻袋、当过建筑工、做过小生意。在宁县县城,他和妻子一起在街道卖过烧烤、摆过小摊。风吹日晒下挣几个辛苦钱养家。部队过硬的作风在他骨子里根深蒂固,在建筑工地务工时,别人每次抱15或20块砖,而他一次就抱30块。旁人不解地问他,都是每天80元工钱,你为什么要比别人多干?黄新民却说:“这一天工钱,人家一分不少地给我了,当然是有多少力气使多大力气。”常年劳作让他患上关节炎和椎间盘脱出等疾病,但他没有一天休息过,他说,即使是给人看大门,也要比旁人看得好,啥时候都不能因为品行不佳或是懒惰而被人瞧不起。

投身林业无怨无悔

2010年,黄新民被安置到连家砭林场,正式成为一名林业工人。

在苗村资源管护站度过的第一个月,黄新民认真参加站部内的业务培训,为了记住林区珍稀植物和保护动物,他的房间贴满了各种植物、动物图片,在上山巡查时都不忘记掏出手机识记对比。他很快就刷新了站部建站近40年的记录:巡山速度最快、管区保护最好、入户宣传最好、片区盗猎最少。但最让人钦佩的,莫过于他“根治”偷猎团伙的手段。

因有过当兵经历,黄新民对地形环境的记忆超乎寻常。2011年的一天,他在巡山时发现,山顶西北方向的树林里,有些“异样”:通往山下泉子的小路上,比平常多了些脚印,地上还有零散的血……细查之下,他发现在一棵橡树旁有大型食草动物的蹄印,循着蹄印看去,树干一米多高处还有金属线的勒痕。当下,他判断出是有人捕杀野生动物。凭着前一天巡山时对周围环境的记忆,他敏锐地察觉出周边异常,松树林里突然堆起的阔叶植物落叶、白桦树下草皮周边的新土……他用铁锹探查的瞬间,一个巨大的捕兽夹紧紧夹住了铁锹,而那块边沿露出新土的草皮,实则是一个挖好的陷阱。

他用随身带的工具一口气拆除了周围十几个大小的捕兽装置,并从路上遗留痕迹判断,盗猎者尚未走远。于是他骑着摩托抄近路赶去岔路口拦截,果不其然,在路口遇见了几个抬着麻袋的人。经检查,麻袋中装的是一只成年野生梅花鹿。在黄新民坚持下,林场依照林区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对几人实施罚款,并依规定处理动物尸体。那些盗猎者的小伎俩从未逃过黄新民的眼睛,再隐蔽的盗猎装置,他巡山时扫一眼就能发现,及时拆除没收。屡次无法得手之后,周边盗猎者只得彻底收手。

因工作表现出色,在2012年召开的林场职工大会上,黄新民当选为苗村资源管护站站长。他以站为家,把工作岗位当作新的阵地,独创了管护与宣传相结合,严追责、重落实的工作模式,全方位管护辖区内植被、动物,杜绝盗猎盗伐,带动辖区村落群众转变观念,加强了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