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穿行子午岭)平定川林场的靓丽风景线
2017年11月6日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刘萍凝范亮报道
平定川林场是合水林业总场中离县城最远的一个林场,走进这座林场,风景宛若画卷,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些美景是老一代林业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而现在,新一代林业人的加入让林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林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芳芳:孩子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1987年出生的李芳芳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孩子出生后,忙于家务的李芳芳一直没有出来工作,直到2015年12月遇到平定川林场招考,李芳芳抓住这次机会,成功考进了林场,拥有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并担任出纳一职。
刚到林场报到的时候,李芳芳是和老公从正宁老家一起来的,当时,
进入林场的路是一条土路,李芳芳也从未听说过平定川林场,看到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李芳芳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家里的孩子还小,又在这么远的地方上班,要不就回去吧?”最终,在老公的鼓励下,李芳芳选择留了下来。
工作的地方离家较远,李芳芳不能回家的时候,常常和孩子们视频,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她都能通过网络了解到,孩子们也能经常看到妈妈。李芳芳说:“听老一辈的林场人说,以前林场没有网络,没有电子设备,有人好几个月都和家里联系不上,现在就便捷多了,网络缩短了林场和家的距离。”
初来乍到,林场领导对李芳芳等这批新来的员工很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感受到关怀的李芳芳在工作上尽心尽力。经过1年多时间的工作,现在的她已经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是林场财务上的一把好手了。
王巧燕:沉醉美景,更恋人美娉婷秀丽的王巧燕是一位来自环县的“90后”,在男职工数占优的平定川林场可说是一朵“场花”。
2015年底,毕业于兰州文理学院的王巧燕进入了林场工作。由于林场地处偏远,初来乍到的王巧燕经常迷路,甚至进入陕西省境内,这使得王巧燕一开始对林场的印象并不好。唯一让她感到心情愉悦的是,林场与家乡干旱荒凉的风貌不同,绿涛翻涌的林海震撼了她的心:“目之所处,都是绿色,林场的风光太美了,让人神清气爽!”
初来的喜悦很快被寂寞冲淡,王巧燕甚至产生过离开的想法。“总听老一代林业人说,我们年轻人的生活太幸福了,有电视有网络,村村通着柏油路,不像他们曾经生活艰苦,道路难行,几个月无法回家。虽然切实感受到了如今林场生活的改变和便利,但对家人的思念总是抹不掉的。”
来到林场后,王巧燕被安排做了人秘工作,同时承担着3亩苗圃地的打理、培育工作。随着时间推移,王巧燕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片偏远却又怡人的林区。
王巧燕告诉记者,林场的同事们关系融洽,就像一家人。“刚到林场时缺乏生活经验,没有备好药品,不小心得了感冒,同事们比亲人还着急,关心病情,端水送药,让人非常安心。”
2016年底,王巧燕与在环县八珠乡政府工作的王海智喜结良缘。虽然饱受异地相思之苦,但王巧燕说:“转眼已在林场工作2年,有时也会想离开林场与家人团圆,但感受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情,真的很舍不得。”
赵学泰:大山里的“奔跑者”
2017中国(庆阳·合水)秦直道体育嘉年华乡村马拉松赛在9月23日举行,合水县平定川林场的赵学泰也报名参加了比赛。
赵学泰是一位运动爱好者,在平定川林场工作的5年来,几乎每天都坚持晨跑一小时。他说:
“子午岭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在林场晨跑是一种美妙享受。”
2012年3月,赵学泰进入平定川林场工作。当时,平定川林场的道路全是砂石路,并不好走,回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与家人聚少离多,生活单调,运动成是唯一的消遣。
“一个家,三口人,三地分居。”这是赵学泰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2007年,他和相恋7年的段鹏雪结缘,步入婚姻殿堂。当二人的孩子出生后,赵学泰既幸福,又疲惫,更自责。幸福的是,虽与妻子两地分居,但相爱多年,妻子对他很是理解包容;疲惫的是,妻子在西峰工作,孩子只能由父母照看,他需要在家与林场之间不停“奔跑”;自责的是,由于与孩子聚少离多,孩子只喜欢和爷爷奶奶睡,对父母有点疏远。
“其实林场的同事们都和我一样,都是在两地奔波,很辛苦!”赵学泰说,幸运的是,近年来平定川林场变化巨大,柏油路通到了大门口,互联网进入办公室,不论回家还是与家人视频都已十分方便。
赵学泰告诉记者,如今只要周末不加班,基本都能回家。“和家人商量后在西峰买了房,让父母、老婆、孩子都到西峰住,现在高速公路很快捷,最多3个小时就能回家,我很知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