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刘奋仓:林下养鸡孵“金蛋”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丁艳魏博庆2016年8月20日报道)
“哇,这些鸡怎么都带戴眼镜?”8月11日,笔者来到庆城县土桥乡佛殿湾村丰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在林下草中刨食散步的土鸡个个鼻梁上架着一副红眼镜,不禁发出疑问。“鸡老板”刘奋仓笑而不语,让我们先看看再说。
刘奋仓打开鸡舍,把还在“赖床”的2600多只鸡赶到外面“舒活筋骨”。刘奋仓林下养鸡已经九个月,鸡已卖了一茬。“第一茬鸡净赚2万多元,把钱揣进兜里时,我才意识到我的生活要发生变化了。”刘奋仓说。
2015年11月,在时任佛殿湾村第一书记马伟斌的带动下,刘奋
仓开始尝试搞林下养鸡。马伟斌是庆城县农牧局的干部,多年来一直研究养殖产业,林下养鸡就是他在山区试验成功的一项。来到佛殿湾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他,看到这里山大沟深、产业单一,便在村里大力推广林下养鸡产业,刘奋仓是村上的贫困户,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一尝试,让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刘奋仓尝到了甜头。他告诉笔者,他家里有60亩地,但40亩都是山地,一年下来,收入不过2万元,完全不够一家6口人的花费。现在养鸡,一茬养2000多只,就能赚2万多元,一年养三茬,收入近10万元。
“刚开始时,我只想试一试,觉得种了40多年地,生活上从来没有啥变化,应该改变一下思维,干点别的事情。”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刘奋仓对于林下养鸡也捏着一把汗。“咱农民赔不起,如果遇到瘟疫怎么办?鸡苗从哪里来?到底能不能赚到钱?”这一切问题,马伟斌都表示胸有成竹。在“马技术”这个坚强后盾的指导下,刘奋仓吃下了“定心丸”。此后,县上将这一项目列为科技扶贫项目,盖鸡舍、买鸡苗都会补助,刘奋仓决定放手大干一场。去年他养第一茬鸡时,就购进了2000多只鸡苗,并成立了庆城县丰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林下养鸡,每天只需给鸡喂两次饲料,其他时间,鸡群都在舍外的树下和林草中刨食捉虫,环境自然通风,加之防疫及时,鸡一出栏便深受市场欢迎,去年一茬鸡卖9万多元,除去成本,刘奋仓净赚2万多元。
一人成功,众人眼热。今年,林下养鸡产业已成为土桥乡重点发展的致富产业。土桥乡乡长王云介绍说,全乡今年已发展大型合作社3个,养殖户750多户,其中贫困户450多户,养殖量达26000多只。“林下养鸡可为户均带来收入2万多元,人均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是一个很适合山区发展的短平快产业。”
“现在我只养公鸡,下一茬我打算养500只母鸡,既卖土鸡肉还卖土鸡蛋。”刘奋仓说。
“给鸡戴上眼镜个个看起来像‘博士’,有什么作用?”记者疑惑地问道。刘奋仓笑着道破“玄机”,“白天光照强烈,鸡在露天待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兴奋,相互‘掐架’,死伤严重,为了避免‘掐架’,马书记通过考察,从山东买来了给鸡戴的眼镜,这个眼镜是实心的,鸡戴上后只能用余光看,就不互相斗了。”
“现在农户养的鸡‘博士’,孵出来的就是‘金蛋’。”在场的马伟斌笑着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