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典型人物>详细内容

记义务植树十余年的采油二厂退休工人哈国庭

来源:庆阳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1-12-11 19:59:01 浏览次数: 【字体:

 情注荒山满眼绿

  --记义务植树十余年的采油二厂退休工人哈国庭

在华池县城壕乡城壕村,有一位特殊的村民。这位村民不种地、不打粮,专门在承包的荒山上植树,而且一栽就是13年,2000多亩荒山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是满眼苍翠,草木葱郁,野兔、野鸡、獾、狐狸等动物出没其间,成为当地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为了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为了这片深爱的绿色,他每年自掏腰包雇人栽两次树,如今,他负债30多万元仍不停歇植树的脚步,仍然勾画着再绿几座山的蓝图。

  他是长庆油田一位再普通不过的退休工人哈国庭。

  1111日一大早,当城壕村的村民们还在梦乡的时候,哈国庭就扛着镢头、捏着剪子,走在坑坑洼洼的盘山路上了。路两边,一棵棵一人多高的油松、柏树在晨风中舒展着枝叶。他边走边用镢头清理树下的杂草,用剪子修理歪长的枝条。

  走到半山腰,爬上高高的土坎,来到一大片油松林里。这片油松林的枝叶有些发黄,这让哈国庭忧心忡忡,他判断是因为有了病虫害,计划过些天手头宽裕了要赶紧买药喷洒,要不,这片林子就毁了

  当他在山上转完一圈返回山下的村里时,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已升起做早饭的炊烟。

  每天,只要在家,早晨上山看树就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

  曾经有人要买他的树,每棵给20元钱。听到这个消息,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山上有60万棵树,那就值1000多万元了,你可是千万富翁了!但是他一株也没舍得卖。

  确实,满山的树,棵棵都值钱,但他却是一位负债累累的千万富翁

  说起他和城壕乡的渊源,他称这里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哈国庭是平凉市崇信县人,上世纪70年代,他被招工来到长庆油田,先后在钻井二处、井下作业处和采油二厂城壕作业区工作,虽然单位换了几个,但是始终都没有离开城壕乡。1998年,哈国庭从锅炉工的岗位上退休了,当时,他可以选择在庆城县和西安市居住,但是,他没有离开这里。他说:我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这里度过,现在,我要为它留下最美好的事物。所以,退休后,他和老伴在城壕村租了两间房子,带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就在这里住下了,成了村里的一员。

  退休以后,有了大把的日子,忙碌惯了的哈国庭看着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心里一阵阵发急:给山上栽些树,不仅好看,还能保护生态。这个念头在他的心里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想到就做。

  1999年底,在华池县林业局等部门的协调下,他以5000元的价格承租了香山塬的2000多亩荒山,租期70年。

  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庆城县工作的孩子坚决反对: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是和我妈妈享清福的时候了,不要再去干这么重的体力活了。

  他说:我可以雇人去栽啊,不会累着我的。

  可是你哪有那么多的钱啊?”孩子的话把他问住了。

  是啊,他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也就3000多元;自己曾经学过中医,能为附近的村民们看个头痛脑热的,一年能挣1万多元;还有单位补的2万元安置费。把这些钱全部投入进去,对于2000多亩荒山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思来想去,钱的问题没能拦住哈国庭,他抱着边走边想办法的想法义无反顾地走上植树路。这一走就停不下来了,这一走就是13年。13年里,没钱他就借,实在借不下了就等,退休金一下来就拿上栽树,甚至给孩子们强行摊派,有时连孙子的压岁钱都不放过。

  但是,他从不拖欠村民的工钱。村民张培新为哈国庭栽了多年树:哈师叫我们栽树大家都乐意去,工钱当天就付,而且是按市场的最高工价给。今天春天栽一天他就给100元呢。

  当地气候比较干旱,缺水成了保证树苗成活的拦路虎。他在半山腰修建了一个蓄水窖,雇用农用车从七八里路远的地方拉来水,又一担担浇在树窝里。刚开始栽树的那几年,他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在塬上盖了几间简易房,吃住都在山上。铁锨换了又换,铁镐秃了又磨,腿砸伤了,脚崴了,手裂了,但他栽树的决心一直都没变。村民张金钰说:

老哈那人栽树踏实得很,恒心也很大,我们庄里人对他都佩服得很。

  每年的春秋两季,他走出家门,从外地采购各种绿化树苗、果树苗栽在山上。在香山塬上,有油松、柏树、刺槐、黄杨、樱桃、梨、杏、葡萄等,还有当地罕见的银杏、铁匠、火炬等树种。

  春天栽的树苗死了,他秋天又补植;买回来的上千棵树苗质量不好,他就到处打听找到质量好、成活率高的树苗。眼看着光秃秃的山在一天天变绿,哈国庭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2004年元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100多亩树林;20053月,由于高压线短路,又烧毁了60多亩混合林。两场大火烧得哈国庭的心直痛,五六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也造成了近10万元的经济损失。但哈国庭没有被这巨大的打击击垮。他用了三年时间,重新将这片烧焦的土地染绿。

  哈国庭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得到了地方和油田的帮扶和支持:甘肃省林业厅为他捐资7万元,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给予他1万多元的经济支持,华池县林业局给了他3600元的帮助。了解到哈国庭的举动,加拿大华人香港华商总公司董事长吴荫枢给他捐了2万元钱,其秘书也捐献了价值2万元钱的树苗。200910月,他的感人事迹被《中国石油报》进行了报道。

  栽树,哈国庭倾注了深深的感情;对人,他更有着一颗慈善的心。当地的村民都爱把他称为哈善人。村民李月英说:那人心好,看谁恓惶就帮谁。我们村里的张万俊爷俩要不是他,都不知道活成个啥样子了。

  张万俊患有轻度智障,他的儿子张亮亮小时候被高压电夺去双臂,妻子离家出走,家徒四壁。为了活下去,爷俩靠张亮亮乞讨为生。哈国庭到村里后,不仅每月为他们送去一袋面,还花了6万多元给盖起了4间大瓦房,打了吃水井。去年,他又叫张万俊为他打零工,年底给爷俩2万元钱。今年,帮他家种、收玉米,怕玉米被老鼠糟蹋,又帮他搭建了棚子储存玉米。

  房是谁盖的?”“面是谁买的?”“衣服哪儿来的?只要有人问到,平时木讷少言的张万俊都会果断地说:是哈师。

  张亮亮今年快30岁了,最近,哈国庭托人到处张罗,要给娶一房媳妇。家里得有个女人操持,这样就像个家了,哈国庭提起这爷俩还有着说不尽的牵挂。

  平日里,只要有人求助到哈国庭,他都会慷慨相帮。83岁的张同先从平凉来找他看病,看完病后,他一分药钱没收,还给了50元钱送上车。他曾给当地16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每人100钱的助学金。村民张文华的孩子被蛇咬伤,胳膊肿胀发黑,他悉心进行治疗,病愈后只收了几元钱的药钱。这些年,为他人减免药费、进行资助已花去了几千元。

  如今,哈国庭最爱做的事是站在塬顶,听耳边的松涛阵阵,看眼前的树枝摇曳。他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这些树木能茁壮成长,郁郁成林。当我百年后,这里的子孙后代能记得这是我老哈栽的。

  其实他的梦想不止于此。今年4月,他注册了华池碳汇造林公司,准备将他的植树之路拓展得更远、更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