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典型人物>详细内容

矢志不渝 爱绿护绿 ----秦家梁林场护林员李秉刚同志先进事迹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6 08:35:33 浏览次数: 【字体:

李秉刚,男,汉族,1972年8月出生,甘肃正宁人,1996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秦家梁林场秦凤川森林资源管护站站长。李秉刚同志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上勤奋刻苦,团结同志,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乐于助人,能带动其他职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业务技能过硬,在森林管护、苗木培育、森林抚育等方面工作突出,近十年来年度考核均获优秀等次。2017年度被评为“全县优秀护林员”,在2019年全市森林抚育工市级一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庆阳市优秀选手”,在2022年市直林草系统党外干部职工“三岗争创”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干部职工”,被正宁林管分局评为“2022年度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干部职工”,代表庆阳市参加全省2023年国有林场职工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

扎根林区,以场为家

李秉刚作为一名“林二代”,从小生活在林区,他热爱林场,熟知林区资源概况。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在林场工作一线,在这27年时间里,他每天要从站上走出三十公里,穿过一片片密林,越过一道道沟岔,去守护自己管护的责任区。从业27年以来,他不但熟悉个人的责任区,更对全场8.3万亩林区的沟沟壑壑、梁梁峁峁了如指掌,多年来在各级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中作为“活地图”,都会派李秉刚同志担任向导,不但精准地开展了工作,更节省了不少时间。

27年来,李秉刚同志也犹如子午岭上的一棵树,深深地扎根林区,以场为家。七年前,他把女儿从县城中学转到和林场相邻的月明中学,每周一从管护站送到学校,周五放学后再从学校接到管护站,初中三年转眼而过。如今,女儿已到宝鸡三和职业学院高级护理学专业继续求学。前年10月份,他的老父亲冠心病生病住院,在医院的第五天刚有好转,他便让哥哥在医院照顾老父亲,自己则急匆匆地赶回了管护站上,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解释道:“现在是护林防火宣传期,我不回去宣传,万一发生了火灾可就不得了”,作为“林一代”护林员的老父亲,最为理解“林二代”的护林员儿子,摆摆手让他赶紧回去。今年3月份,在外务工妻子从山东淄博返程途中脚下一滑摔倒了,两手受伤而生活不能自理。面对春季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他放心不下自己的责任区而把妻子接到管护站,护林防火和照顾妻子两不误,李秉刚同志扎根林区,以场为家的事迹举不胜举,还有很多。

正是由于他有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场为家的奋斗精神,前年,他被调往全场管护难度最大的秦凤川资源管护站,该站靠近林缘地带,是林场的交通要道,更是林场的苗木培育基地,管护难度大,李秉刚同志到秦凤川担任站长,他团结同志,积极调动站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执行林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落实林长责任制,督促指导本站护林员认真开展巡山查林、护林防火、疫情防控、苗木培育、禁毒、封山禁牧等工作,取得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

工作认真,能力突出

李秉刚同志参加工作27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工作勤恳,作风扎实,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行为准则,严守工作纪律。他每天坚持深入管区,全面掌握管区情况,摸清管区的人员、家畜、坟墓、痴呆傻人、进入林区外来人员等情况,认真巡山查林。进入防火期后,他每天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去宣传,耐心地给村民讲防火形势、讲防火知识,引导村民科学用火,与农户签订防火协议书,并发放林场提供的护林防火方面的宣传挂历、册、单等材料。对管区内智障者人员和小孩落实监护责任,不允许野外用火和玩火,并与其监护人签订防火责任书,交代防火责任;发现外来智障者人员立即遣送出林区,及时清除入山闲杂人员,坚持对入山车辆、人员造册登记检查和没收火种,及时制止一切野外用火。重点防火期他一天巡山好几次,在清明节、春节期间,为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他放弃与家人团聚,坚持到各个自然村路口、坟场巡护,不断告诫村民们,上坟后一定要确认没有火患才能离开,宣传生态祭扫,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进入林区防火第一、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真正成为林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李秉刚先后在林场所属的4个管护站都工作过,尤其是在担任场秦凤川站站长以来,工作更加认真负责、细致施工,在搞好护林防火的同时,还担负起全场的育苗施工工作,每年3月份从林业生产开始施工,至5月底90多天没有请假回过家,虽然家在县城,回家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育苗现场,最后一个离开,顶着烈日、吹着川道特有的北风,90多天的辛勤劳作,人黑了,也瘦了,但保证了全场每年300万株育苗工作提前10多天结束,望着20多天后苗床上长出的齐刷刷、绿油油的油松容器苗,他总算长舒了一口气,但他说:现在还不是松劲的时候,新育苗后期的管理还要跟上,尤其是川道气候影响,要时刻关注,及时防治苗木立枯病、猝倒病,为此,他善于分析、不断总结,制定了新育苗防病“三步法”,即一观二防三壮(一观即及时观察,及早发现;二防是及时防治,不同药物交替喷施;三壮是叶面追肥,培育壮育),从而确保了连续多年新育苗成苗率均在95%以上。每当此时看到绿油油的容器苗茂盛生长,他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他和同事们从宣传入手,通过书写、张贴标语、树立标牌、发放公约、走家串户等多种形式,对周边农民群众进行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提高了爱林护林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在林缘村组中形成了“森林资源、严禁破坏、护林防火、警钟长鸣”的浓厚氛围,为护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7年的坚守,他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不觉得林场工作辛苦,每天除坚持写工作日志、巡山日志、学习笔记外,努力钻研业务,做护林员时他发明了捕鼠三头弓箭,带领护林员每年捕杀中华鼢鼠600余只,提高了苗木的保存率。在秦凤川资源管护站工作后,针对林业生产容器育苗传统的人工溜筛筛土,和团队成员一起发明了自动化筛土机,功效比人工提高了9倍,成本压缩了4/5,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这些发明是“苦中有乐”,而这四个字却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闲暇时间,他还学会了中蜂养殖,不但自己悟出了一套中蜂养殖经验,搞得风生水起,还带动林场多名职工进行养殖,不仅壮大了林场中蜂养殖队伍,而且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这27年来,他习惯了山里的风,习惯了林中的刺,习惯了夏日的骄阳,习惯了冬日的雪,习惯了林中穿梭,习惯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变的坚守……他就是用这样的习惯,看着漫山的树木从绿变黄再变绿,看着一棵棵小树苗经历风雨,长成参天大树,听着林中的鸟叫,继续走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上,从山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甘肃林业》2024年第6期  总第207期  省林草局资源处  庆阳市林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