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典型人物>详细内容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庆阳市环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姚志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5 09:53:34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11月,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庆阳市环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姚志勇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

镌刻沙荒绿色的行者

姚志勇,男,甘肃省环县人,45岁,林业高级工程师。2001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沙漠治理专业,在基层从事防沙治沙18年。多年来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全面钻研治沙业务,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努力践行一名林业技术人员的初心与使命,为环县乃至周边沙区生态修复交出了时代“答卷”。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勤学深思中锻升能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姚志勇同志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情洒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环县这个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土地严重沙化的红色热土。从步入环县林业局的第一天起,他凭借大学4年所掌握的治沙知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的原则,紧密结合环县的沙化实际,深入调查,与国内治沙专家联系交流,寻求举措,制定方案,提出了适合环县实际的造林树种、密度和林带模式,创出了治沙的新路子。他围绕沙区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持续开展课题试验,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十多年累计记录各类政治和业务读书笔记30余本,这里不仅有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的各类心得成果,更有工作实践中思考、总结的点滴累积,这为他科学开展沙区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808b46ea0cd460285d65eb39d37b59d.jpg

调查试验、示范推广,助推优化全县防治体系。面对防沙治沙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他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并在网络上查阅大量治沙资料,跑内蒙,走民勤,现场学习治沙的成功经验,指导环县治沙工作。他注重加强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协作,组建技术攻关小组,持续开展调查试验、示范推广等。2013年以来,他依托项目建立试验苗圃地50亩,陆续开展河北杨、丝棉木等苗木育苗试验,进一步优化育苗技术。2018年立项环县农牧交错带沙地生态修复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他带领团队凭借锲而不舍的科研毅力,排除万难,协调试验地,垫资2万元购置了试验所需的部分设备和器材,筹建临时办公处所,在甜水镇建立试验示范区300亩,试验优化的抗旱造林和柠条直播结合植苗造林的技术,在蚂蚁森林等项目中示范推广15万亩以上,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多年持续调查、数据采集、汇总整理,初步筛选沙区适宜树(草)种16种,提出环县农牧交错带沙(荒)漠化土地生态修复阴坡稀疏乔木+灌木、阳坡灌木、沟道旱柳+柽柳疏阻、沟头柽柳+河北杨阻疏4种优化修复模式,为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区农牧交错带沙地生态修复提供有效支撑。依托环县沙区植被调查等项目,完成甘肃环县沙区常见植物名录299种和植物图鉴初稿。同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陇东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完成4个科研示范项目中:环县农牧交错地带植物优势种群筛选及荒漠化进程研究获得2016年度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庆阳市北三县黄土沟壑地带清代以来荒漠化进程与防治措施研究获得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防沙治沙信息员,于2018年、2020年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治沙办和荒漠化司通报表扬。

921070e57dd8473ca9f4b1e1aa852c4f.jpg

蹄急步稳、精益求精,在探索实践中谱写绿章。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是一个新型项目,前无建设经验借鉴,在系统内无人接任的情况下,他自告奋勇,勇于担当,力挑重担,从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全程跟踪服务。这期间风雨彩虹交替,酸甜苦辣兼有,不管顺利还是挫折,他都一如既往,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躬行实践,一连20余天没有回家,不畏风沙吹眼,不惧汗流浇背,有时候“白+黑”“5+2”加班,他从不喊苦叫累,孩子上学接送、老人住院陪护都交给妻子,环县的乡镇、村组、林场都留下调查的足迹。正因为这“拼命三郎”精神,他主持的省级财政防沙治沙补助、蚂蚁森林等21个治沙项目都高质量完成,取得了预期效果。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组织荒漠化培训8次,培训农民技术员365人。在兰州参加甘肃省防沙治沙大型成果宣传展1次,开展防沙治沙专题宣传12次、印发各类宣传册1万余册,培养指导2名林业技术人员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编制防沙治沙相关规划5个,组织落实治沙造林15.88万亩,封禁管护30.88万亩。

3fafa02113ca4762b1ca1807d3ac6a64.jpg

永续前进、久久为功,在治沙路上不懈奋进。参加工作以来,他发挥技术专长,汇集造林技术成果,先后在《草原与草坪》、《甘肃林业科技》发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7种落叶树种截杆干造林技术研究”等学术论文7篇。“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环县沙地生态修复治理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他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做好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持续优化开展紫丁香容器袋育苗、柠条直播与植苗结合和截干、埋干等抗旱造林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合理开发柠条、文冠果等沙生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林业工作者,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然选择了治沙这条艰辛的道路,就无怨无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治沙方案,为国家生态脆弱区的沙化治理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