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文化宣传>典型人物>详细内容

【陇东报】徐建民 黄土地上的“科技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04 11:48:2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6月4日陇东报记者 李博芬报道

  在全市林业科技战线上,徐建民是极其普通的一员。15年来,他始终以助推林业科技进步、提高林农科技素质为己任,以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常年奔赴在林业科研开发与技术推广征途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科技人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2004年工作至今,围绕全市经济林基地建设、城镇园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徐建民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10多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连续多年开展的《枸杞良种引进及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翅果油引种生态适应性研究》等项目,为特色经济林树种的品种引进、种源保存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容器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项目,在全市建成标准生产基地500亩,集成推广容器苗2.8亿袋,累计培育苗木3.67亿株,直接收入3.6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市容器育苗的产业化发展。在民生林业领域,主持实施的《庆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集成推广适用新技术8类26项、优良动植物新品种37个,在3个县建立示范点12处9650亩,辐射带动从业人员1472户,项目期内累计实现经济效益813万元。近几年,《子午岭林区几种重要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庆阳市乡土树种调查研究》等项目,对全市特别是子午岭乡土珍贵树种资源的品种、存量、现状及应用价值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实施科研项目的同时,徐建民注重成熟技术的试验总结和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应用,2005年至今考察引进名特优经济林、绿化苗木品种20多个,采用先进适用方式,成功繁育推广白皮松、复叶槭、丝棉木、元宝枫等品种苗木30多万株,指导基层林场、林苗专业合作社繁育各类苗木超过100万株,培训林农2000多人次;主持编制的《油松容器育苗技术规程》等6部甘肃省地方标准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并颁布实施,一举规范了苗木生产程序,有效提高了育苗和造林质量,为全市林木种苗培育、生态营林工程持续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徐建民先后获国家级个人创新奖、省林业科技进步奖、庆阳市科技进步奖8项,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甘肃省市(州)林业科技服务专家,庆阳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