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林业产业>林草改革和发展>详细内容

厚植绿色生态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正宁县2021年生态振兴发展综述

来源: 作者:正宁县林草局 朱涛 发布时间:2021-12-07 15:35:52 浏览次数: 【字体:

  正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提升,持续发力城乡基础设施改善,有效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促使美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真正打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这场“攻坚战”。

  一是做好“除脏治乱”文章。聚焦垃圾乱倒、厕所脏臭等农村环境痼疾顽症,突出抓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和拆危治乱排险行动,进一步加强乡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我们通过配齐垃圾箱(桶)、小型垃圾收运车等环卫设施,加快生活垃圾中转站、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并采用无人机巡航抓拍监管、村保洁员日常巡护监督、上级反馈图斑核查整改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同时,持续推进农村拆危治乱工作,加大对残垣断壁、门前“三堆”、乱搭乱建的清理整治力度,启动实施了农村拆危治乱排险减灾百日攻坚清零专项行动,注重把拆危治乱排险行动和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累计拆除危房3142间、危旧烤烟楼349间、危墙8708米,正在加紧推进维修、拆除、重建、整治等工作,有效消除“视觉贫困”和安全隐患,着力提升群众农房宜居品质。

  二是做好“造绿添彩”文章。结合“一村万树”工程、“森林乡村”创建及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全面开展以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为主的系列活动,不断加快乡村绿化美化进程,稳步扩大农村绿色生态空间,努力营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乡村风景。全县大力推进以县乡主干道为主的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县城北区新建路段的全面绿化和县乡主干道的绿化补植、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创建“一村万树”工程市级达标村20个(含市级示范村4个),建成村级休闲广场5处、栽植村组行道树56公里、墓地绿化135亩、边角废弃地绿化107亩;组织实施省级森林乡村4个(龙咀子村、高红村、东里村、上官庄村),建设行道树7.6公里。从广大农民中组织选聘符合条件且愿意的从事林草管护工作的各类护林员251名(含生态护林员130名)、草管员94名,全面参与到乡村林草资源保护工作之中,既有效增加了群众劳务收入,又调动了其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生动诠释了因地制宜、变丑为美的设计理念,建成了一条条树成行、林成网的绿色廊道,打造了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景观节点,构建了一幅幅美丽宜居、富有乡愁的乡村生态美景,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做好“规划保护”文章。按照“塬面抓聚集提升、川区抓系统治理、林缘抓环境保护、工矿生产区抓搬迁融合、人文资源富集区抓特色保护”的思路,结合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分梯度、分类型推进区域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年创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3个、县级15个,市级示范乡镇1个,编制完成西坡高红、五顷塬龙咀子等18个实用性村庄规划,进一步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和发展定位。同时,坚持以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为抓手,聚力推进“厕所革命”、村道户路硬化、饮水安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稳步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逐步推动公共设施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有效提升乡村风貌。聚焦加强城乡生活面源污染的减排与治理,先后创建“清洁村庄”示范村94个,新改建卫生厕所5867座,建成县城南、北沟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并投运,建成的6乡镇污水处理站已全面投运。持续加大城乡风貌管控力度,严格执行各类负面清单和正面标准,重点管控城乡在建建筑外立面,整治拆除农村残垣断壁,引导农房建设遵循风貌规划,还原农村田园风光本色,形成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优的良好格局。

  四是做好“业态融合”文章。着眼打造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现代农业,注重传承陇东农耕文化,逐步推进产业和生态融合发展,依托特色产业、人文景观、环境改善等优势,探索文旅结合、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围绕“一片带六基地”(四郎河川区万亩瓜菜片带、西坡宋畔城郊蔬菜基地、山河解川千亩麒麟西瓜基地、永正佛堂设施蔬菜基地、永和罗川设施蔬菜基地、宫河彭姚川大葱基地、周家芦堡煤田蔬菜基地),同步推进设施蔬菜与露地瓜菜产业,建成宫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反季节设施蔬菜大棚33座,拓展巩固四季生态园持续发展草莓、圣女果、花卉等休闲农业,延伸开发观光采摘、休闲旅游等生态产业链。同时,今年组织申报了永正佛堂村、三嘉关川村2个省级旅游样板村,湫头西沟、三嘉东庄、西坡石湾子等村着力建设了小游园、微景观、风景线等形式的田园风光。通过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实现乡村旅游常态化、消费服务个性化、产品供给精准化,确保农村田园生态科学利用、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