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四抓并举”推进“三北” 工程建设
“三北”工程启动以来,合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分管领导现场检查督导,乡镇全力配合,形成了县乡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2024年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人工造林0.3万亩,退化林修复3万亩,任务完成率100%,并已全部通过项目初验。2025年度“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包抓人员会同监理蹲点督导,实施中幼林抚育1万亩,退化林修复0.315万亩,预计11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一“抓”质量强监管。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合水县建立了“党委领导主抓,各级林长推动”的工作模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林长巡查中,亲自检查“三北”工程建设情况,分管领导督促调度。县自然资源局组建“三北”工程建设专班,实行科级领导包片,专业技术人员蹲点,监理跟进监督的方式,从工程治理、苗木进场、栽植全环节、全流程进行监管,按设计施工,苗木进场全部提供“两证一鉴”,良种使用率达到了75%以上。同时,引入无人机核查等新技术,实行“人查+技查”相结合的方式,逐地块、逐小班进行“抽查检查”、“跟踪问效”。
二“抓”管护保成活。造林绿化“三分造、七分管”,合水县结合实际,形成了多种管护模式:县乡配合共同管。县自然资源局会同项目区乡镇政府,组织护林员排查区域重点养殖户,逐户上门宣传生态政策、禁牧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牛羊不进地。同时,增加护林员、草管员管护力量,加大巡查频率,提升苗木保存率。明晰责任接力管。在项目实施期间,与施工单位签订管护抚育合同,明晰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建设与抚育管护同步落实,各标段在项目管护中,通过聘请人员专门管、起诉追偿协同管、安装摄像头科技管等多种措施,确保苗木保存率;项目实施完成后,按照集体产权管理规定,移交各村组,依托村组护林员进行后续管理,有效巩固造林成果。
三“抓”规划固根基。为了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合水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荒山荒沟、林地、草地等数据,结合林草湿数与“三调”融合成果,精准把脉,科学规划,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林缘乡镇主要实施森林抚育、林下经济类项目,提升森林整体质量,提高林业经济转化率。非林缘乡镇主要实施造林绿化类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兼顾发展林业种植业,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扩绿、护绿、兴绿上下功夫。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中,合水县因地制宜,与肖咀镇联合设计万亩林业经济栽植示范点,以项目带产业促增收。
四“抓”民意惠民生。在“三北”工程实施中,合水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项目选址阶段深入乡镇征求意见,在树种选择上与村组干部、群众面对面,逐地块共同确定,通过座谈交流、意见征求等措施,将“三北”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在2025年“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造林绿化项目设计阶段,合水县先后三次和村组领导、人大代表、实施区域部分群众进行交流,征求村组意见 ,逐小班和群众确定栽植品种,苗木大小。如:合水县实施的西华池镇杨沟崂村退化林修复项目,由于提前征求了群众意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自发浇水,项目实施完成后 ,群众自发管护,苗木成活率、保存率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