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庆阳的绿色蝶变----2023年庆阳市林草发展成效回眸
2023年,全市林草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林草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谋划争取林草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保护林草资源安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
国土绿化加力推进。贯彻落实科学绿化要求,统筹推进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一村万树”工程、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年内完成造林、抚育、补植等各类生态建设任务209万亩,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圆满收官,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建成“一村万树”工程达标村232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完成了林长制考核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增长性指标。
项目争取蓄势提速。紧盯国家投资导向争取林草项目,年内落实国、省投资9.07亿元,较上年增加20.93%。庆阳市陇东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已下达第一批项目资金1.74亿元,正在组织实施。庆阳市国家储备林项目上报任务32万亩,估算投资38亿元,目前华池县已完成招标,庆城县、镇原县、环县正在积极对接合作企业。亚行贷款丝绸之路生态治理项目作业设计已通过省林草局批复,待省财政厅批复2024年外贷资金使用计划后组织实施。
“三北”工程高位开局。按照国家和省林草局要求,编制了《庆阳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绘制了“三北”工程庆阳市作战图,按照“一屏五区”项目建设布局,谋划了环县北部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屏障等重点项目,总投资28.7亿元,规划实施林草生态治理632万亩,目前已全部纳入国家“三北”六期工程总体规划。10月31日,甘肃省“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在我市环县举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国家林草局、国家三北局等领导出席活动,央视新闻联播、甘肃新闻、甘肃日报等媒体作了报道,社会反响较好。12月21日,环县“三北”工程巩固防沙治沙成果项目和环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已在北京通过国家初审。
林长制高效运行。召开了全市林长制领导小组会议,完成省政府对我市林长制年度考核工作。汇报市委编办等部门,批准设立市林长制办公室,划转人员编制7名。实行“林长制+林草重点工作”行动计划,建立林长“两单两函”机制,及时提请市级林长开展巡林督查。年内市级总林长、林长和县级林长累计巡林502次,解决问题476个,市县两级举办林长制工作专题培训7期,培训县乡级林长制工作业务人员880人次。建立了全市林长制智慧平台,基础数据录入基本完成,全市林长制工作实现了从“全面建立”向“高效运行”的转变。
资源管护全面加强。聘用专(兼)职护林(草)员12687名,有效管护林地、草地、湿地2657.26万亩,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查处林草行政案件67起。扎实开展林草湿融合调查、打击毁林毁草、森林资源督查等专项工作,完成样地调查监测413个,核查反馈图斑1060个,核定了森林、草原、湿地面积及森林覆盖率等行业指标。开展《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收容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只,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2只。全面完成外来入侵物种、病虫害防治和松材线虫病普查任务,踏查面积437.7万亩。切实加强林草火灾源头管控,积极与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密切配合,开展火灾扑救能力培训,强化火险火患排查整治,全市没有发生较大林草火灾和病虫灾害。
林草产业稳步发展。引导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增加劳务收入1.6亿元。累计发放护林(草)员补助资金1.02亿元,为1.2万个家庭平均增加净收入8000元。销售存量苗木7174.94万株,销售金额11455.72万元。完成特色经济林建设和提质增效2.3万亩,建成林下经济示范点20个,培育林业经营主体18个,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28亿元,较2022年增长19%。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了《庆阳市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机制落实工作方案》,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实施,子午岭先行试点、稳步向县区拓展”方式,对全市新造林进行碳汇开发。已编制完成子午岭林区CCER林业碳汇项目PDD(公示版),力争2024年完成第一批林业碳汇交易。
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与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交流机制,为林草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庆阳工作站挂牌成立。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签署五地联防联治协议,建立跨行政区域荒漠化联防机制,努力构筑毛乌素沙地省际“防风阻沙带”。围绕防沙治沙、经济林培育等任务,实施林草科技项目16项,申报54项,开展沙棘叶茶采摘、鼠兔害防治等各类培训198场、3.78万人(次)。全国防沙治沙培训会和全省草原管理、“三北”工程等国省会议在我市举办,对外合作交流逐步扩大。
支撑保障日趋完善。森林火灾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已竣工完成,建成中控指挥系统5处、视频监控塔15座、卡口监控系统39处,购置无人机6架、专用车辆18辆、防护装备设备2900余件,国有林区森林防火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实施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4个、营林收支预算类项目6个,维修改造管护站、瞭望塔、职工餐厅等8处,修建林区道路30公里,新建护坡2处、防火物资库1处,改造供暖设施2处,持续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黄河重点生态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体系建设、陇东草原极高火险区(高风险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