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林草在奋进】宁县林管分局:瞄定目标鼓干劲 誓叫苍山起翠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林草局的正确领导下,宁县林管分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规模治理,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着力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全力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7年来,累计完成“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建设任务21万亩。
2017年宁县林管分局盘克林场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
统筹谋划,狠抓任务措施落实
2013年底,《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出台后,市上每年下达宁县林管分局“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任务3万亩,7年共21万亩。为不折不扣全面完成任务,宁县林管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工程启动后,分局、林场分别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开展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周密安排部署。按照项目包抓责任制要求,实行“四定三包”责任制(即定任务、定地块、定时间、定质量,分局领导包林场、林场领导包片区、技术人员包山头),层层传导压力,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包干,将责任落实到了人头山头。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降”的要求,及早安排、提早动手,做到“地块、苗木、措施”三落实,算好“任务、时间、劳力、经费”四笔账,严把“起苗、运输、整地、栽植、管护”五道关,紧扣“调结构、强科技、应市场、活机制、扩效应、固成效”六大举措,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二是统筹规划,挖掘资源潜力。面对“地形碎、资源少、荒山小、矛盾多”的林情实际,宁县林管分局按照宜林荒山荒地布局,结合挖掘各类林地资源潜力,紧盯“三个是否”(荒山是否消灭、任务是否完成、保存是否达标),实行“一支笔”规划,“一张图”管理,在建设布局上,以荒山造林为基本面,以低效林改造为补充点,围绕“三大流域治理”(湘乐川流域、平道川流域、左家川流域),“见缝插绿”,能造尽造。林缘区荒山资源相对集中的盘克林场、梁掌林场、九岘林场、湘乐林场以荒山造林为主;深处林区腹地荒山面积较小的罗山府林场、桂花塬林场以低质低效改造和种苗培育为主,宜林则林、宜苗则苗,宜造则造、宜补则补,突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由近及远,先易后难,整山整沟推进。7年来,消灭荒山14.31万亩,改造低效林分6.18万亩,培育苗林产业0.51万亩。三是突出尊重群众意愿,化解农林矛盾。宁县林管分局辖区内塬峁、川台地、沟壑交错,农林插花严重,群众放牧、开荒种粮由来已久,加之一地多证,林牧、林农矛盾突出,林地争议较大。为完成“再造一个子午岭”任务,林场积极与当地村组联系衔接,上门逐户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扩大宣传生态环境治理意义,坚持林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大地增绿与群众增收结合,使林区群众参与到造林绿化工作中,为群众增收搭载了新平台,创造了新载体,找到了新渠道。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吸纳林区153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建设,劳务支出130.14万元,户均增收8505.88元,使群众逐步接受这项为民富民的工程,解决了一部分农林矛盾。
2019年宁县林管分局梁掌林场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
精准发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近年来,宁县林管分局紧盯“再造一个子午岭”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在面上拓展,在点上聚焦,细化措施,严把关口,稳步推进。一是前移关口,重视源头管理。认真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实行专业队承包栽植,加强生态工程管理,与技术员、施工员、中标企业签订责任书,建立工作台账,施工前加强人员培训,进行技术交底,配足配优配强施工力量,紧盯关键部位、关键节点、关键人员。加强中间环节管理,严格技术指导,主要领导全面抓、巡回查,分管领导蹲点抓、跟班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全程监督。工程结束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检查验收工作责任制,及时查缺补漏。二是严格施工,提高造林质量。各造林地块按照设计图纵向倒边、横向到底,不留死角、“见缝插绿”,规范整地,严格落实“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技术。针对近几年来,春季持续干旱,墒情较差,气温回升较慢的实际情况,各林场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工作上加劲、时间上加紧、措施上加码,抢墒造林,容器苗起苗时灌足底水,阔叶树采取截杆造林,大苗带土造林,栽植时栽深踏实上覆虚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三是适地适树,科学营造混交林。从育苗结构抓造林树种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优良乡土绿化树种,继续加大油松、侧柏容器苗育苗规模,增加刺槐、山榆、辽东栎、黑桦等乡土阔叶树种数量,满足当前造林树种多样化需求。结合造林地块立地条件,以能成活、保得住为最高要求,适地适树,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现地天然幼树,大力营造针阔、乔灌混交林。各林场立足消化本场苗木资源,就近调苗,认真落实“两证一签”制度,随起随栽,选择优质壮苗上山造林,造林苗木合格率达到98%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造林树种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云杉、刺槐等41种,其中:针叶树5种,阔叶树36种。四是集中力量,建设示范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培育”的要求,突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建成“规模大、质量高、树种优”的万亩以上示范点6处,千亩以上示范点11处。在示范点建设上,根据资源现状,统筹考虑人力、物力、财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打好整体战。一方面是项目整合,打造示范工程。如盘克林场杨庄子示范点造林面积10800亩,其中:整合三北工程、造林补贴项目6000亩,自筹资金造林4800亩。另一方面是场场联合,打造示范工程。如2016年度盘克林场联合梁掌林场在王大峁造林8150亩,其中:盘克林场造林6150亩,梁掌林场造林2000亩。示范点地形平缓、集中连片,造林树种有油松、侧柏、云杉、白皮松、刺槐、山榆、三角枫等,树种配置丰富、混交形式多样、造林密度合理,示范效果突出。通过“示范带动、样板推动、亮点撬动”,有力促进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8年宁县林管分局梁掌林场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
多措并举,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为确保“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圆满收官,使造林成色更足、质量更高,每年开春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造林进行全面“回头望”,坚持当年新造林与历年造林一并查,进一步查缺补漏,补齐短板,落实责任,列出不合格小班清单,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挂号销账”。一是应补尽补,抓好补植补造工作。按照“应补尽补”的原则,把补植补造与新造林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安排、同步推进。达到成林年限的纳入森林抚育进行补植,病虫鼠害严重的纳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进行补植,剩余部分自筹资金补植。2014以来年,累计完成“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补植补造13.1979万亩。在补植过程,对原造林树种选择不合理的及时进行了树种调整,因干旱原因未保存的,补植了抗旱树种;因鼠兔害严重的,补植了鼠兔厌食树种。同时,结合树种结构调整,对原造林树种为针叶纯林的用阔叶树种补植,对原造林树种为阔叶纯林的用针叶树种补植,积极营造混交林,着力构建科学稳定的林分结构。二是科学防控,抓好灭鼠保林工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将灭鼠工作作为巩固造林成效的重要举措来抓,将灭荒与灭鼠同步,成立了灭鼠保林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三级联包责任制,逐级靠实责任。抓住中华鼢鼠危害高峰期,以药物防治为主,采取药物防治、人工扑杀和营林措施相结合,危害严重地块确定专人或成立专业队伍,加大灭鼠工作力度。梁掌林场开展地毯式摸排和投毒,重点区域采取投放毒饵和人工扑打相结合;九岘林场采取强强联合,3个捕鼠能手在同一地块集中火力进行扑打。7年来,累计布设弓箭81232个(次),扑打鼢鼠9817只,防治和预防中华鼢鼠危害15.05万亩,防治率达到97.6%,成灾率控制在1.2‰以下。三是广泛动员,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坚持“全面封禁、依法治理、引导扶持、封禁并举”的原则,加大封山禁牧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宣传和落实,清理林区放牧户,做到树栽到哪里,管护人员跟进到哪里;林造到哪里,管护责任落实到哪里,确保既要“栽得下”,又要“管得住”。固定专职护林员严防死守、蹲点看护,禁止牛羊进入林地。各林场对造林地块全部进行摸排,采取“围、堵、挡、封”等封禁措施,该断路的断路,该堵挡的堵挡,该布设围栏的布设围栏,采取堵挡101处,拉设铁丝围栏1370米,在重点部位设立封山禁牧宣传牌19个,开创了禁得住、成效好、不反弹的工作局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