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林业局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林业局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报批稿)
2013 北京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
项目建设标准
(报批稿)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施行日期:年月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 北京
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发布《森林
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
林计发[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青岛、大连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
为切实提高我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我局组织制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并经有关专家会审,现批准发布,自年月日起施行。施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
本建设标准由我局负责解释。
国家林业局
年 月 日
前 言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2012年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编制的。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为主编单位,按照《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的要求,负责组织标准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在深入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地考察了已建项目,并对已建项目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按8个专题进行了调研、资料分析、总结经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在原有防火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御森林火灾,建立科学有效的防火体系。
《建设标准》的初稿经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小型专家会议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和修改后形成送审稿。经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组织专家评审会审查定稿。
《建设标准》共分4章24条:总则、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建设项目构成、技术经济指标。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建设标准》编制的依据以及执行中要注意事项的说明。
《建设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翟洪波 刘德晶 王宏伟 邹全程 张志东 李 云 魏晓霞 覃鑫浩 梦 莉 徐健楠 张 志 闫 平 刁鸣军 刘 明 于丽瑶 孔凡利 李 怡 慕晓炜 盛 俐 薛秀康 桑轶群 王立峰
主要审核人: 胡迎端 李 杰 王宏伟 冯乃祥 潘贵凯 孙亚强 林向东
陈惠玉 曹 刚 汪万森 戴文辉 支林魁
国家林业局
2013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划等级.…………………………………..……...……(3)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4)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5)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6)
附件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1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提高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第三条 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过程的尺度。
第四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以森林防火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积极建立森林防火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为促进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因险设防,实事求是。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林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建设规模。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森林火险区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火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确定森林防火的措施与重点。在布设工程项目时,应对原有工程设施、设备等给予充分利用,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确保重点工程,以提高火险区的森林防火能力。
三、科学防火,以人为本。科学技术优先,提高森林防火整体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御森林火灾,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防火体系。各项建设内容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四、分期建设,分步实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应根据其建设规模、项目特点、投资来源等情况确定建设期限。
五、三大效益,生态优先。全面实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开展生物防火工程,营造防火林带,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森林生长,并充分利用原有防火设施,发挥森林防火的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现地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火险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火险区范围内原有工程设施状况等。
第八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第九条 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的方法体系,将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火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其他4个等级。
第十条 森林火险区应以县级行政区划或森林经营管理区域为界限划分,避免将行政区域交叉地区作为项目建设范围。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
第十一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分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航空消防工程、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和其他基础设施等10个部分。
第十二条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项目构成为宣传教育中心、交通工具和室外宣传标志等。
第十三条 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等。
第十四条 火源管理项目构成为执法巡护车,执法记录仪,测量、测距设备,红外余火火源管理仪,定位仪,个人装备和集中焚烧池等。
第十五条 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地面巡护和瞭望监测系统等。
第十六条 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道路、林火阻隔带和防火林带等。
第十七条 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指挥中心、通信及终端、通信指挥车辆等。
第十八条 扑火机具装备建设项目构成为扑火机具类、安全防护类、野外生存类、工程机械类和防火车辆类等。
第十九条 航空消防工程建设项目构成为中心站机降点、林内机降点、林内消防水池和设备等。
第二十条 防火专业队伍营房项目构成为建筑工程及训练场地等。
第二十一条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物资储备库、检查站、以及防火训练基地等。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十二条 根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按建设项目构成确定的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和数量,列于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中。
第二十三条 对于各个建设系统所需的装备、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根据森林火险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
第二十四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用于防火宣传教育、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建设的资金应不低于总投资的70%;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不应超过总投资的30%。
表1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分类 | 项 目 构 成 | 建 设 内 容 | 单位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其他 | 备 注 |
| |
| 序号 | 名 称 |
|
| 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
|
一、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 1 | 宣传教育中心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及培训规模确定,工作人员每人10~30m2 | 包括辅助建筑 |
| |||
|
|
| 配套设备 | 套 | ≤30 | ≤20 | ≤10 | ≤5 | 含计算机、电子屏等 |
|
| 2 | 交通工具 | 宣传车 | 辆 | ≤5 | ≤3 | ≤2 | ≤1 |
|
|
| 3 | 室外宣传标志 | 宣传牌 | 个 | ≤400 | ≤300 | ≤200 | ≤100 |
|
|
|
|
| 宣传碑 | 座 | ≤300 | ≤200 | ≤100 | ≤50 |
|
|
|
|
| 宣传窗、栏 | 个 | ≤400 | ≤300 | ≤200 | ≤100 |
|
|
| 4 | 图像采集、处理、保存 | 设备 | 套 | ≤30 | ≤20 | ≤10 | ≤6 |
|
|
| 5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二、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 1 | 森林防火预警分中心 | 设备 | 套 | ≤3 | ≤2 | ≤1 | ≤1 | 含网络服务器、防火墙、信息终端等 |
|
| 2 | 火险要素监测站 | 设备 | 套 | ≤100 | ≤30 | ≤10 | ≤5 | 含自动气象站、基础制作、现场围栏、防雷处理等费用 |
|
| 3 | 可燃物因子采集站 | 设备 | 套 | ≤30 | ≤10 | ≤3 | ≤2 | 含高精度天平、烘箱、森林火险信息上报终端等设备 |
|
| 4 | 可燃物因子采集站工作用房 | 建筑工程 | m2 | 单位用房面积不超过80m2 |
| 含取暖 |
| ||
|
|
| 设备 | 套 | ≤30 | ≤20 | ≤10 | ≤5 | 要求必须涵盖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降雨等6要素 |
|
| 5 | 森林防火预警扩音器 | 设备 | 台 | ≤80 | ≤30 | ≤20 | ≤10 |
|
|
| 6 | 森林防火预警收音机 | 设备 | 台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7 | 森林防火预警显示屏 | 设备 | 台 | ≤100 | ≤60 | ≤30 | ≤10 |
|
|
| 8 | 手持式森林防火监测仪 | 设备 | 个 | ≤300 | ≤100 | ≤30 | ≤20 | 要求必须涵盖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降雨等6要素 |
|
| 9 | 森林火险观测站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含取暖 |
| |||
|
|
| 辅助建筑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10~15m2。 |
| ||||
|
|
| 保障车 | 辆 | ≤6 | ≤3 | ≤2 | ≤1 |
|
|
|
|
| 监测观测设备 | 套 | ≤6 | ≤3 | ≤2 | ≤1 |
|
|
| 10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三、火源管理 | 1 | 执法巡护车 | 设备 | 辆 | ≤6 | ≤3 | ≤2 | ≤1 |
|
|
| 2 | 执法记录仪 | 设备 | 台 | ≤200 | ≤100 | ≤50 | ≤25 |
|
|
| 3 | 测量、测距 | 设备 | 台 | ≤120 | ≤60 | ≤30 | ≤15 |
|
|
| 4 | 红外余火火源管理仪 | 设备 | 台 | ≤150 | ≤80 | ≤40 | ≤20 |
|
|
| 5 | 定位仪 | 设备 | 台 | ≤200 | ≤100 | ≤50 | ≤25 |
|
|
| 6 | 个人装备 | 设备 | 套 | ≤300 | ≤200 | ≤100 | ≤50 |
|
|
| 7 | 集中焚烧池 | 设施 | m3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8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四、火情瞭望 监测系统 | 1 | 地面巡护 | 巡护道路 | km | 按不低于3m/hm2确定(自然保护区按实验区面积计) | 林四级 |
| |||
|
|
| 马匹 | 匹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马装具 | 套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马棚 | m2 | 单位马匹建筑面积 5~8m2 |
|
|
| ||
|
|
| 外站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 ||||
|
|
| 外站辅助建筑工程 | m2 | 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60% |
|
| |||
|
|
| 摩托车 | 辆 | ≤100 | ≤60 | ≤30 | ≤10 | 含安全帽 |
|
|
|
| 对讲机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望远镜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定位仪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照明设备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巡护服装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安全反光马甲 | 件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风雨衣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春秋棉衣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鞋、帽、手套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巡护考核管理系统 | 套 | ≤25 | ≤15 | ≤6 | ≤3 |
|
|
|
|
| 其他交通工具 | 台 | ≤150 | ≤100 | ≤50 | ≤10 |
|
|
| 2 | 瞭望监测 | 瞭望塔(台) | 座 | ≤120 | ≤80 | ≤40 | ≤30 |
|
|
|
|
| 建筑工程 | m2 | 单位塔房面积不超过40m2 |
|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60% |
|
|
| ||
|
|
| 塔路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林火视频监控系统 | 套 | ≤150 | ≤100 | ≤50 | ≤10 |
|
|
|
|
| 定位仪 | 台 | ≤1000 | ≤500 | ≤300 | ≤200 |
|
|
|
|
| 望远镜 | 架 | ≤300 | ≤200 | ≤100 | ≤80 |
|
|
|
|
| 太阳能设备 | 套 | ≤300 | ≤200 | ≤100 | ≤50 |
|
|
|
|
| 发电机 | 台 | ≤300 | ≤200 | ≤100 | ≤5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3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五、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 | 1 | 防火道路 | 防火道路 | m/hm2 | 按不低于1.7m/hm2确定 | 参考基价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公路等级确定 |
| |||
| 2 | 林火阻隔带 | 自然 | m/h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3 | 防火沟 |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深度0.5~1.0m,宽2~6m |
| |||
| 4 | 防火墙 |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高度1.5~2.0m,宽20~30cm |
| |||
| 5 | 防火林带 | 主带 | m/hm2 | 按不低于2.0m/hm2确定 |
| 宽40m以上 |
| ||
|
|
| 副带 | m/h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宽30m以上 |
| |||
| 6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六、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 | 1 | 防火指挥中心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15~20m2 |
| ||||
|
|
| 林火管理软件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辅助设施设备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数据网络平台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信息安全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视频会议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视讯调度指挥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计算机 |
| 根据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至少1台 |
| ||||
|
|
| 指挥图 | 套 | ≤20 | ≤15 | ≤10 | ≤8 | 参考基价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
|
| 2 | 通信及终端 | 有线通讯线路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
| 短波电台 | 台 | ≤150 | ≤100 | ≤50 | ≤10 |
|
|
|
|
| 超短波电台 | 台 | ≤150 | ≤100 | ≤50 | ≤10 |
|
|
|
|
| 卫星电话 | 台 | ≤15 | ≤10 | ≤5 | ≤1 |
|
|
|
|
| 中继台 | 台 | ≤50 | ≤30 | ≤20 | ≤10 |
|
|
|
|
| 基地台 | 台 | ≤130 | ≤100 | ≤70 | ≤50 |
|
|
|
|
| 对讲机 | 台 | ≤500 | ≤300 | ≤200 | ≤100 |
|
|
|
|
| 集群对讲机总站 | 个 | ≤5 | ≤3 | ≤2 | ≤1 |
|
|
|
|
| 集群对讲机分站 | 个 | ≤50 | ≤30 | ≤15 | ≤10 |
|
|
|
|
| 车载台 | 台 | ≤50 | ≤30 | ≤20 | ≤10 |
|
|
|
|
| 车载电话 | 部 | ≤50 | ≤30 | ≤20 | ≤10 |
|
|
|
|
| 太阳能设备 | 组 | ≤150 | ≤100 | ≤50 | ≤30 |
|
|
|
|
| 自适应电台 | 台 | ≤15 | ≤10 | ≤5 | ≤3 |
|
|
|
|
|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 | 套 | ≤40 | ≤30 | ≤20 | ≤10 |
|
|
|
|
| 信息显示系统 | 套 | ≤4 | ≤3 | ≤2 | ≤1 |
|
|
|
|
| 发电机 | 台 | ≤150 | ≤100 | ≤70 | ≤40 |
|
|
|
|
| 便携式移动中继台 | 台 | ≤80 | ≤50 | ≤30 | ≤10 |
|
|
|
|
| 便携式移动电源 | 台 | ≤300 | ≤200 | ≤100 | ≤30 |
|
|
|
|
| 定位跟踪系统软件 | 套 | ≤25 | ≤15 | ≤10 | ≤5 |
|
|
|
|
| VSAT应急卫星通信小站 | 个 | ≤2 | ≤1 | ≤1 | ≤1 |
|
|
|
|
| VSAT应急卫星通信主站 | 个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3 | 交通工具 | 指挥车 | 辆 | ≤5 | ≤3 | ≤2 | ≤1 |
|
|
|
|
| 通讯车 | 辆 | ≤5 | ≤3 | ≤2 | ≤1 | 含实时视频监控和传输系统 |
|
| 4 | 前线指挥设备 | 设备 | 套 | ≤50 | ≤20 | ≤10 | ≤5 |
|
|
| 5 | 旋翼无人机 | 小型无人机 | 架 | ≤2 | ≤1 | ≤1 |
| 续航时间≥40分钟,传输距离10km |
|
| 6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七、扑火机具装备 | 1 | 扑火机具类 | 风力灭火机 | 台 | ≤1000 | ≤800 | ≤600 | ≤200 |
|
|
|
|
| 风水灭火机 | 台 | ≤1000 | ≤800 | ≤600 | ≤200 |
|
|
|
|
| 水雾灭火机 | 台 | ≤1000 | ≤800 | ≤600 | ≤200 |
|
|
|
|
| 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 台 | ≤800 | ≤600 | ≤300 | ≤100 |
|
|
|
|
| 肪冲水雾灭火器 | 台 | ≤800 | ≤600 | ≤300 | ≤100 |
|
|
|
|
| 灭火水枪 | 支 | ≤800 | ≤600 | ≤300 | ≤100 |
|
|
|
|
| 移动蓄水池 | 个 | ≤500 | ≤300 | ≤200 | ≤50 |
|
|
|
|
| 灭火一号工具 | 把 | ≤15000 | ≤10000 | ≤5000 | ≤1000 |
|
|
|
|
| 灭火二号工具 | 把 | ≤15000 | ≤10000 | ≤5000 | ≤1000 |
|
|
|
|
| 两用耙 | 把 | ≤15000 | ≤10000 | ≤8000 | ≤1000 |
|
|
|
|
| 移动水泵灭火系统(手提式) | 套 | ≤300 | ≤250 | ≤200 | ≤50 |
|
|
|
|
| 油锯 | 台 | ≤400 | ≤300 | ≤200 | ≤50 |
|
|
|
|
| 灌草切割机 | 台 | ≤1000 | ≤600 | ≤400 | ≤100 |
|
|
|
|
| 割灌机 | 台 | ≤1000 | ≤600 | ≤400 | ≤100 |
|
|
|
|
| 清火组合工具 | 套 | ≤3000 | ≤2000 | ≤1000 | ≤500 | 7件组套 |
|
|
|
| 灭火机加油器 | 个 | ≤1000 | ≤600 | ≤500 | ≤200 |
|
|
|
|
| 滴油式点火器 | 个 | ≤600 | ≤500 | ≤400 | ≤200 |
|
|
|
|
| 背油桶 | 个 | ≤1000 | ≤500 | ≤400 | ≤200 |
|
|
|
|
| 灭火弹 | 发 | ≤20000 | ≤15000 | ≤10000 | ≤3000 |
|
|
|
|
| 砍刀 | 把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大斧 | 把 | ≤3000 | ≤2500 | ≤1500 | ≤900 |
|
|
|
|
| 消防铲 | 把 | ≤50000 | ≤40000 | ≤30000 | ≤200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2 | 安全防护类 | 防护头盔 | 顶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对讲式头盔 | 顶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防护眼镜 | 副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抗噪耳罩 | 副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阻燃服装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棉服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风雨衣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马甲 | 件 | ≤5000 | ≤3000 | ≤2000 | ≤1003 |
|
|
|
|
| 防火手套 | 副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三防靴 | 双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避火罩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3 | 野外生存类 | 帐篷 | 顶 | ≤500 | ≤300 | ≤200 | ≤100 |
|
|
|
|
| 便携帐篷 | 顶 | ≤5000 | ≤2500 | ≤1500 | ≤1000 |
|
|
|
|
| 羽绒睡袋 | 条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防潮褥垫 | 个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气垫床 | 张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森防专业背囊 | 个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野战食品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急救包 | 套 | ≤3000 | ≤1500 | ≤1000 | ≤800 |
|
|
|
|
| 药品盒 | 套 | ≤3000 | ≤1500 | ≤1000 | ≤800 |
|
|
|
|
| 点火器 | 个 | ≤600 | ≤500 | ≤400 | ≤300 |
|
|
|
|
| 望远镜 | 台 | ≤1000 | ≤800 | ≤600 | ≤400 |
|
|
|
|
| 照明设备 | 套 | ≤5000 | ≤2000 | ≤1000 | ≤500 |
|
|
|
|
| GPS | 个 | ≤2000 | ≤1000 | ≤600 | ≤400 |
|
|
|
|
| 发电机 | 台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风速仪等气象仪器 | 套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炊事用具 |
| ≤2000 | ≤1000 | ≤600 | ≤400 |
|
|
|
|
| 多功能工兵铲 |
| ≤1500 | ≤1000 | ≤500 | ≤30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4 | 工程机械类 | 推土机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重型隔离带开设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挖掘机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开沟机 | 辆 | ≤10 | ≤5 | ≤3 | ≤1 |
|
|
| 5 | 防火车辆类 | 运兵车 | 辆 | ≤15 | ≤10 | ≤6 | ≤2 |
|
|
|
|
| 消防水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炊事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履带运兵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
| 运输(履带车)拖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油槽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宿营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保障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巡护艇 | 艘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运兵艇 | 艘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综合工具车 | 辆 | ≤15 | ≤10 | ≤6 | ≤1 | 含三相发电机 |
|
| 6 | 远程高精度车载式灭火系统 | 火箭弹灭火 | 套 | ≤6 | ≤4 | ≤3 | ≤2 |
|
|
| 7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八、航空消防工程
| 1 | 中心站机降点 | 停机坪 | m2 | ≤4000 | ≤2000 | ≤1500 |
|
|
|
|
|
| 油库 | m2 | ≤2000 | ≤1000 | ≤800 |
|
|
|
|
|
| 道 路 | km | ≤100 | ≤80 | ≤50 |
|
|
|
|
|
| 消防水池 | 个 | ≤8 | ≤5 | ≤3 |
|
|
|
|
|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4~6m2 |
|
| |||
| 2 | 林内机降点 |
| 个 | ≤50 | ≤30 | ≤20 |
| 60m×60m |
|
| 3 | 林内消防水池 |
| 个 | ≤100 | ≤50 | ≤10 |
| 30m×30m×5m |
|
| 4 | 设备 | 计算机 | 台 | ≤20 | ≤15 | ≤10 |
|
|
|
|
|
| 短波电台 | 台 | ≤6 | ≤4 | ≤3 |
|
|
|
|
|
| 超短波电台 | 台 | ≤6 | ≤4 | ≤3 |
|
|
|
|
|
| 对讲机 | 个 | ≤50 | ≤30 | ≤20 |
|
|
|
|
|
| 卫星电话 | 个 | ≤15 | ≤10 | ≤5 |
|
|
|
|
|
| GPS | 个 | ≤100 | ≤80 | ≤60 |
|
|
|
|
|
| 数码录象机 | 台 | ≤8 | ≤5 | ≤3 |
|
|
|
|
|
| 数码相机 | 台 | ≤10 | ≤6 | ≤4 |
|
|
|
|
|
| 灭火吊桶 | 个 | ≤10 | ≤6 | ≤4 |
|
|
|
|
|
| 智能扑火指挥仪 | 台 | ≤15 | ≤10 | ≤6 |
|
|
|
|
|
| 传真机 | 个 | ≤15 | ≤10 | ≤6 |
|
|
|
|
|
| 打印机 | 台 | ≤15 | ≤10 | ≤6 |
|
|
|
|
|
| 复印机 | 台 | ≤15 | ≤10 | ≤6 |
|
|
|
|
|
| 飞机加油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航油运输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飞机启动电源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消防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外场通讯调度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机组人员运送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小客货机组生活保障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5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九、防火专业队伍营房 | 1 | 建筑工程 |
| m2 | 按防火专业队伍人员数量确定,每人10~30m2 | 含辅助建筑 |
| |||
| 2 | 训练场地 |
| m2 | ≤15000 | ≤10000 | ≤8000 | ≤6000 | 含直升机降落场 |
|
| 3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十、其他基础设施 | 1 | 物资贮备库 | 功能用房 | m2 | 根据《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2-2009确定 |
| ||||
|
|
| 辅助用房 | m2 |
|
| ||||
|
|
| 饲料库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物联网管理系统 | 套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配套设备 | 套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2 | 检查站 | 数量 | 个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建筑工程 | m2 | 单个检查站面积不超过120m2 |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30% |
|
|
| ||
|
|
| 辅助设施设备 | 套 | 每个检查站配一套 |
|
| |||
|
|
| 移动检查站 | 架 | ≤250 | ≤150 | ≤70 | ≤20 |
|
|
| 3 | 防火训练基地 | 建筑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4 | 交通运输道路 | 建设工程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5 | 供电设施 | 建设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6 | 给排水设施 | 建设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7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件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报批稿)
条文说明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20)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划等级………………..……………………………(20)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21)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2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说明了制定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目的。
第二条 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三条 规定了本标准的作用。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但编制可研报告的深度和具体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不属本标准的范畴。
第四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条例。
第五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是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指导方针和管理体系都必须服从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
第六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建设顺序。这些原则中尤其强调科学务实、因地制宜和分期建设的原则,同时要求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七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和主要调查内容。
第八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涉及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必须遵守执行,如《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J50067-97)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等级
第九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的等级划分标准。
第十条 本条旨在强调森林火险区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
第十一条 本条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构成框架。
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 分别规定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航空消防工程、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项目构成内容。
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各种配备没有一一列出,详见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十二条 本条为确定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各建设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和规模提供依据。由于各个森林火险区的自然、地理和原有建设基础等情况差异较大,在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中,只给出各具体建设内容的上限。 表中的建设内容和数量,参考了全国各省、区、市森林防火有关单位的反馈意见,反复修改,以期尽可能符合我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在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因此,各建设单位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设备。
第二十三条 各地可根据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对表1中所列的建设内容进行取舍。同时,由于各森林火险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各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更好、更先进的设备出现,对部分建设内容的选择留有余地。
第二十四条 本条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各构成要素的总体投资比例,旨在形成一个较好的投资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
(报批稿)
2013 北京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
项目建设标准
(报批稿)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施行日期:年月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 北京
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发布《森林
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
林计发[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青岛、大连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
为切实提高我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我局组织制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并经有关专家会审,现批准发布,自年月日起施行。施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
本建设标准由我局负责解释。
国家林业局
年 月 日
前 言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2012年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编制的。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为主编单位,按照《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的要求,负责组织标准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在深入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地考察了已建项目,并对已建项目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按8个专题进行了调研、资料分析、总结经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在原有防火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御森林火灾,建立科学有效的防火体系。
《建设标准》的初稿经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小型专家会议征求意见,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和修改后形成送审稿。经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组织专家评审会审查定稿。
《建设标准》共分4章24条:总则、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建设项目构成、技术经济指标。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建设标准》编制的依据以及执行中要注意事项的说明。
《建设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翟洪波 刘德晶 王宏伟 邹全程 张志东 李 云 魏晓霞 覃鑫浩 梦 莉 徐健楠 张 志 闫 平 刁鸣军 刘 明 于丽瑶 孔凡利 李 怡 慕晓炜 盛 俐 薛秀康 桑轶群 王立峰
主要审核人: 胡迎端 李 杰 王宏伟 冯乃祥 潘贵凯 孙亚强 林向东
陈惠玉 曹 刚 汪万森 戴文辉 支林魁
国家林业局
2013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划等级.…………………………………..……...……(3)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4)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5)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6)
附件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1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提高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第三条 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过程的尺度。
第四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以森林防火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林业发展基本思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积极建立森林防火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为促进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第六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因险设防,实事求是。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林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建设规模。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森林火险区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火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确定森林防火的措施与重点。在布设工程项目时,应对原有工程设施、设备等给予充分利用,在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确保重点工程,以提高火险区的森林防火能力。
三、科学防火,以人为本。科学技术优先,提高森林防火整体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御森林火灾,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防火体系。各项建设内容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四、分期建设,分步实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应根据其建设规模、项目特点、投资来源等情况确定建设期限。
五、三大效益,生态优先。全面实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开展生物防火工程,营造防火林带,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森林生长,并充分利用原有防火设施,发挥森林防火的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现地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火险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火险区范围内原有工程设施状况等。
第八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第九条 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的方法体系,将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火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其他4个等级。
第十条 森林火险区应以县级行政区划或森林经营管理区域为界限划分,避免将行政区域交叉地区作为项目建设范围。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
第十一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分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航空消防工程、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和其他基础设施等10个部分。
第十二条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项目构成为宣传教育中心、交通工具和室外宣传标志等。
第十三条 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火险要素监测站和可燃物因子采集站等。
第十四条 火源管理项目构成为执法巡护车,执法记录仪,测量、测距设备,红外余火火源管理仪,定位仪,个人装备和集中焚烧池等。
第十五条 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地面巡护和瞭望监测系统等。
第十六条 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道路、林火阻隔带和防火林带等。
第十七条 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指挥中心、通信及终端、通信指挥车辆等。
第十八条 扑火机具装备建设项目构成为扑火机具类、安全防护类、野外生存类、工程机械类和防火车辆类等。
第十九条 航空消防工程建设项目构成为中心站机降点、林内机降点、林内消防水池和设备等。
第二十条 防火专业队伍营房项目构成为建筑工程及训练场地等。
第二十一条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成为防火物资储备库、检查站、以及防火训练基地等。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十二条 根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按建设项目构成确定的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和数量,列于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中。
第二十三条 对于各个建设系统所需的装备、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根据森林火险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
第二十四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用于防火宣传教育、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建设的资金应不低于总投资的70%;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不应超过总投资的30%。
表1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分类 | 项 目 构 成 | 建 设 内 容 | 单位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其他 | 备 注 |
| |
| 序号 | 名 称 |
|
| 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数 量 |
|
|
一、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 1 | 宣传教育中心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及培训规模确定,工作人员每人10~30m2 | 包括辅助建筑 |
| |||
|
|
| 配套设备 | 套 | ≤30 | ≤20 | ≤10 | ≤5 | 含计算机、电子屏等 |
|
| 2 | 交通工具 | 宣传车 | 辆 | ≤5 | ≤3 | ≤2 | ≤1 |
|
|
| 3 | 室外宣传标志 | 宣传牌 | 个 | ≤400 | ≤300 | ≤200 | ≤100 |
|
|
|
|
| 宣传碑 | 座 | ≤300 | ≤200 | ≤100 | ≤50 |
|
|
|
|
| 宣传窗、栏 | 个 | ≤400 | ≤300 | ≤200 | ≤100 |
|
|
| 4 | 图像采集、处理、保存 | 设备 | 套 | ≤30 | ≤20 | ≤10 | ≤6 |
|
|
| 5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二、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 1 | 森林防火预警分中心 | 设备 | 套 | ≤3 | ≤2 | ≤1 | ≤1 | 含网络服务器、防火墙、信息终端等 |
|
| 2 | 火险要素监测站 | 设备 | 套 | ≤100 | ≤30 | ≤10 | ≤5 | 含自动气象站、基础制作、现场围栏、防雷处理等费用 |
|
| 3 | 可燃物因子采集站 | 设备 | 套 | ≤30 | ≤10 | ≤3 | ≤2 | 含高精度天平、烘箱、森林火险信息上报终端等设备 |
|
| 4 | 可燃物因子采集站工作用房 | 建筑工程 | m2 | 单位用房面积不超过80m2 |
| 含取暖 |
| ||
|
|
| 设备 | 套 | ≤30 | ≤20 | ≤10 | ≤5 | 要求必须涵盖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降雨等6要素 |
|
| 5 | 森林防火预警扩音器 | 设备 | 台 | ≤80 | ≤30 | ≤20 | ≤10 |
|
|
| 6 | 森林防火预警收音机 | 设备 | 台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7 | 森林防火预警显示屏 | 设备 | 台 | ≤100 | ≤60 | ≤30 | ≤10 |
|
|
| 8 | 手持式森林防火监测仪 | 设备 | 个 | ≤300 | ≤100 | ≤30 | ≤20 | 要求必须涵盖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降雨等6要素 |
|
| 9 | 森林火险观测站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含取暖 |
| |||
|
|
| 辅助建筑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10~15m2。 |
| ||||
|
|
| 保障车 | 辆 | ≤6 | ≤3 | ≤2 | ≤1 |
|
|
|
|
| 监测观测设备 | 套 | ≤6 | ≤3 | ≤2 | ≤1 |
|
|
| 10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三、火源管理 | 1 | 执法巡护车 | 设备 | 辆 | ≤6 | ≤3 | ≤2 | ≤1 |
|
|
| 2 | 执法记录仪 | 设备 | 台 | ≤200 | ≤100 | ≤50 | ≤25 |
|
|
| 3 | 测量、测距 | 设备 | 台 | ≤120 | ≤60 | ≤30 | ≤15 |
|
|
| 4 | 红外余火火源管理仪 | 设备 | 台 | ≤150 | ≤80 | ≤40 | ≤20 |
|
|
| 5 | 定位仪 | 设备 | 台 | ≤200 | ≤100 | ≤50 | ≤25 |
|
|
| 6 | 个人装备 | 设备 | 套 | ≤300 | ≤200 | ≤100 | ≤50 |
|
|
| 7 | 集中焚烧池 | 设施 | m3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8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四、火情瞭望 监测系统 | 1 | 地面巡护 | 巡护道路 | km | 按不低于3m/hm2确定(自然保护区按实验区面积计) | 林四级 |
| |||
|
|
| 马匹 | 匹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马装具 | 套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马棚 | m2 | 单位马匹建筑面积 5~8m2 |
|
|
| ||
|
|
| 外站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 ||||
|
|
| 外站辅助建筑工程 | m2 | 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60% |
|
| |||
|
|
| 摩托车 | 辆 | ≤100 | ≤60 | ≤30 | ≤10 | 含安全帽 |
|
|
|
| 对讲机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望远镜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定位仪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照明设备 | 台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巡护服装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安全反光马甲 | 件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风雨衣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春秋棉衣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鞋、帽、手套 | 套 | ≤1000 | ≤800 | ≤500 | ≤200 |
|
|
|
|
| 巡护考核管理系统 | 套 | ≤25 | ≤15 | ≤6 | ≤3 |
|
|
|
|
| 其他交通工具 | 台 | ≤150 | ≤100 | ≤50 | ≤10 |
|
|
| 2 | 瞭望监测 | 瞭望塔(台) | 座 | ≤120 | ≤80 | ≤40 | ≤30 |
|
|
|
|
| 建筑工程 | m2 | 单位塔房面积不超过40m2 |
|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60% |
|
|
| ||
|
|
| 塔路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林火视频监控系统 | 套 | ≤150 | ≤100 | ≤50 | ≤10 |
|
|
|
|
| 定位仪 | 台 | ≤1000 | ≤500 | ≤300 | ≤200 |
|
|
|
|
| 望远镜 | 架 | ≤300 | ≤200 | ≤100 | ≤80 |
|
|
|
|
| 太阳能设备 | 套 | ≤300 | ≤200 | ≤100 | ≤50 |
|
|
|
|
| 发电机 | 台 | ≤300 | ≤200 | ≤100 | ≤5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3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五、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 | 1 | 防火道路 | 防火道路 | m/hm2 | 按不低于1.7m/hm2确定 | 参考基价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公路等级确定 |
| |||
| 2 | 林火阻隔带 | 自然 | m/h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3 | 防火沟 |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深度0.5~1.0m,宽2~6m |
| |||
| 4 | 防火墙 |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高度1.5~2.0m,宽20~30cm |
| |||
| 5 | 防火林带 | 主带 | m/hm2 | 按不低于2.0m/hm2确定 |
| 宽40m以上 |
| ||
|
|
| 副带 | m/h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宽30m以上 |
| |||
| 6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六、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 | 1 | 防火指挥中心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15~20m2 |
| ||||
|
|
| 林火管理软件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辅助设施设备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数据网络平台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信息安全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视频会议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视讯调度指挥系统 | 套 | ≤20 | ≤15 | ≤10 | ≤3 |
|
|
|
|
| 计算机 |
| 根据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至少1台 |
| ||||
|
|
| 指挥图 | 套 | ≤20 | ≤15 | ≤10 | ≤8 | 参考基价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
|
| 2 | 通信及终端 | 有线通讯线路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
| 短波电台 | 台 | ≤150 | ≤100 | ≤50 | ≤10 |
|
|
|
|
| 超短波电台 | 台 | ≤150 | ≤100 | ≤50 | ≤10 |
|
|
|
|
| 卫星电话 | 台 | ≤15 | ≤10 | ≤5 | ≤1 |
|
|
|
|
| 中继台 | 台 | ≤50 | ≤30 | ≤20 | ≤10 |
|
|
|
|
| 基地台 | 台 | ≤130 | ≤100 | ≤70 | ≤50 |
|
|
|
|
| 对讲机 | 台 | ≤500 | ≤300 | ≤200 | ≤100 |
|
|
|
|
| 集群对讲机总站 | 个 | ≤5 | ≤3 | ≤2 | ≤1 |
|
|
|
|
| 集群对讲机分站 | 个 | ≤50 | ≤30 | ≤15 | ≤10 |
|
|
|
|
| 车载台 | 台 | ≤50 | ≤30 | ≤20 | ≤10 |
|
|
|
|
| 车载电话 | 部 | ≤50 | ≤30 | ≤20 | ≤10 |
|
|
|
|
| 太阳能设备 | 组 | ≤150 | ≤100 | ≤50 | ≤30 |
|
|
|
|
| 自适应电台 | 台 | ≤15 | ≤10 | ≤5 | ≤3 |
|
|
|
|
|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 | 套 | ≤40 | ≤30 | ≤20 | ≤10 |
|
|
|
|
| 信息显示系统 | 套 | ≤4 | ≤3 | ≤2 | ≤1 |
|
|
|
|
| 发电机 | 台 | ≤150 | ≤100 | ≤70 | ≤40 |
|
|
|
|
| 便携式移动中继台 | 台 | ≤80 | ≤50 | ≤30 | ≤10 |
|
|
|
|
| 便携式移动电源 | 台 | ≤300 | ≤200 | ≤100 | ≤30 |
|
|
|
|
| 定位跟踪系统软件 | 套 | ≤25 | ≤15 | ≤10 | ≤5 |
|
|
|
|
| VSAT应急卫星通信小站 | 个 | ≤2 | ≤1 | ≤1 | ≤1 |
|
|
|
|
| VSAT应急卫星通信主站 | 个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3 | 交通工具 | 指挥车 | 辆 | ≤5 | ≤3 | ≤2 | ≤1 |
|
|
|
|
| 通讯车 | 辆 | ≤5 | ≤3 | ≤2 | ≤1 | 含实时视频监控和传输系统 |
|
| 4 | 前线指挥设备 | 设备 | 套 | ≤50 | ≤20 | ≤10 | ≤5 |
|
|
| 5 | 旋翼无人机 | 小型无人机 | 架 | ≤2 | ≤1 | ≤1 |
| 续航时间≥40分钟,传输距离10km |
|
| 6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七、扑火机具装备 | 1 | 扑火机具类 | 风力灭火机 | 台 | ≤1000 | ≤800 | ≤600 | ≤200 |
|
|
|
|
| 风水灭火机 | 台 | ≤1000 | ≤800 | ≤600 | ≤200 |
|
|
|
|
| 水雾灭火机 | 台 | ≤1000 | ≤800 | ≤600 | ≤200 |
|
|
|
|
| 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 台 | ≤800 | ≤600 | ≤300 | ≤100 |
|
|
|
|
| 肪冲水雾灭火器 | 台 | ≤800 | ≤600 | ≤300 | ≤100 |
|
|
|
|
| 灭火水枪 | 支 | ≤800 | ≤600 | ≤300 | ≤100 |
|
|
|
|
| 移动蓄水池 | 个 | ≤500 | ≤300 | ≤200 | ≤50 |
|
|
|
|
| 灭火一号工具 | 把 | ≤15000 | ≤10000 | ≤5000 | ≤1000 |
|
|
|
|
| 灭火二号工具 | 把 | ≤15000 | ≤10000 | ≤5000 | ≤1000 |
|
|
|
|
| 两用耙 | 把 | ≤15000 | ≤10000 | ≤8000 | ≤1000 |
|
|
|
|
| 移动水泵灭火系统(手提式) | 套 | ≤300 | ≤250 | ≤200 | ≤50 |
|
|
|
|
| 油锯 | 台 | ≤400 | ≤300 | ≤200 | ≤50 |
|
|
|
|
| 灌草切割机 | 台 | ≤1000 | ≤600 | ≤400 | ≤100 |
|
|
|
|
| 割灌机 | 台 | ≤1000 | ≤600 | ≤400 | ≤100 |
|
|
|
|
| 清火组合工具 | 套 | ≤3000 | ≤2000 | ≤1000 | ≤500 | 7件组套 |
|
|
|
| 灭火机加油器 | 个 | ≤1000 | ≤600 | ≤500 | ≤200 |
|
|
|
|
| 滴油式点火器 | 个 | ≤600 | ≤500 | ≤400 | ≤200 |
|
|
|
|
| 背油桶 | 个 | ≤1000 | ≤500 | ≤400 | ≤200 |
|
|
|
|
| 灭火弹 | 发 | ≤20000 | ≤15000 | ≤10000 | ≤3000 |
|
|
|
|
| 砍刀 | 把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大斧 | 把 | ≤3000 | ≤2500 | ≤1500 | ≤900 |
|
|
|
|
| 消防铲 | 把 | ≤50000 | ≤40000 | ≤30000 | ≤200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2 | 安全防护类 | 防护头盔 | 顶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对讲式头盔 | 顶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防护眼镜 | 副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抗噪耳罩 | 副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阻燃服装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棉服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风雨衣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马甲 | 件 | ≤5000 | ≤3000 | ≤2000 | ≤1003 |
|
|
|
|
| 防火手套 | 副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三防靴 | 双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避火罩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3 | 野外生存类 | 帐篷 | 顶 | ≤500 | ≤300 | ≤200 | ≤100 |
|
|
|
|
| 便携帐篷 | 顶 | ≤5000 | ≤2500 | ≤1500 | ≤1000 |
|
|
|
|
| 羽绒睡袋 | 条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防潮褥垫 | 个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气垫床 | 张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森防专业背囊 | 个 | ≤8000 | ≤5000 | ≤3000 | ≤1000 |
|
|
|
|
| 野战食品 | 套 | ≤5000 | ≤3000 | ≤2000 | ≤1000 |
|
|
|
|
| 急救包 | 套 | ≤3000 | ≤1500 | ≤1000 | ≤800 |
|
|
|
|
| 药品盒 | 套 | ≤3000 | ≤1500 | ≤1000 | ≤800 |
|
|
|
|
| 点火器 | 个 | ≤600 | ≤500 | ≤400 | ≤300 |
|
|
|
|
| 望远镜 | 台 | ≤1000 | ≤800 | ≤600 | ≤400 |
|
|
|
|
| 照明设备 | 套 | ≤5000 | ≤2000 | ≤1000 | ≤500 |
|
|
|
|
| GPS | 个 | ≤2000 | ≤1000 | ≤600 | ≤400 |
|
|
|
|
| 发电机 | 台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风速仪等气象仪器 | 套 | ≤500 | ≤400 | ≤300 | ≤200 |
|
|
|
|
| 炊事用具 |
| ≤2000 | ≤1000 | ≤600 | ≤400 |
|
|
|
|
| 多功能工兵铲 |
| ≤1500 | ≤1000 | ≤500 | ≤300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4 | 工程机械类 | 推土机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重型隔离带开设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挖掘机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开沟机 | 辆 | ≤10 | ≤5 | ≤3 | ≤1 |
|
|
| 5 | 防火车辆类 | 运兵车 | 辆 | ≤15 | ≤10 | ≤6 | ≤2 |
|
|
|
|
| 消防水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炊事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履带运兵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
| 运输(履带车)拖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油槽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宿营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保障车 | 辆 | ≤10 | ≤5 | ≤3 | ≤1 |
|
|
|
|
| 巡护艇 | 艘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运兵艇 | 艘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综合工具车 | 辆 | ≤15 | ≤10 | ≤6 | ≤1 | 含三相发电机 |
|
| 6 | 远程高精度车载式灭火系统 | 火箭弹灭火 | 套 | ≤6 | ≤4 | ≤3 | ≤2 |
|
|
| 7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八、航空消防工程
| 1 | 中心站机降点 | 停机坪 | m2 | ≤4000 | ≤2000 | ≤1500 |
|
|
|
|
|
| 油库 | m2 | ≤2000 | ≤1000 | ≤800 |
|
|
|
|
|
| 道 路 | km | ≤100 | ≤80 | ≤50 |
|
|
|
|
|
| 消防水池 | 个 | ≤8 | ≤5 | ≤3 |
|
|
|
|
|
| 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20~30m2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按工作人员数量确定,每人4~6m2 |
|
| |||
| 2 | 林内机降点 |
| 个 | ≤50 | ≤30 | ≤20 |
| 60m×60m |
|
| 3 | 林内消防水池 |
| 个 | ≤100 | ≤50 | ≤10 |
| 30m×30m×5m |
|
| 4 | 设备 | 计算机 | 台 | ≤20 | ≤15 | ≤10 |
|
|
|
|
|
| 短波电台 | 台 | ≤6 | ≤4 | ≤3 |
|
|
|
|
|
| 超短波电台 | 台 | ≤6 | ≤4 | ≤3 |
|
|
|
|
|
| 对讲机 | 个 | ≤50 | ≤30 | ≤20 |
|
|
|
|
|
| 卫星电话 | 个 | ≤15 | ≤10 | ≤5 |
|
|
|
|
|
| GPS | 个 | ≤100 | ≤80 | ≤60 |
|
|
|
|
|
| 数码录象机 | 台 | ≤8 | ≤5 | ≤3 |
|
|
|
|
|
| 数码相机 | 台 | ≤10 | ≤6 | ≤4 |
|
|
|
|
|
| 灭火吊桶 | 个 | ≤10 | ≤6 | ≤4 |
|
|
|
|
|
| 智能扑火指挥仪 | 台 | ≤15 | ≤10 | ≤6 |
|
|
|
|
|
| 传真机 | 个 | ≤15 | ≤10 | ≤6 |
|
|
|
|
|
| 打印机 | 台 | ≤15 | ≤10 | ≤6 |
|
|
|
|
|
| 复印机 | 台 | ≤15 | ≤10 | ≤6 |
|
|
|
|
|
| 飞机加油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航油运输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飞机启动电源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消防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外场通讯调度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机组人员运送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小客货机组生活保障车 | 辆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其他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5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九、防火专业队伍营房 | 1 | 建筑工程 |
| m2 | 按防火专业队伍人员数量确定,每人10~30m2 | 含辅助建筑 |
| |||
| 2 | 训练场地 |
| m2 | ≤15000 | ≤10000 | ≤8000 | ≤6000 | 含直升机降落场 |
|
| 3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十、其他基础设施 | 1 | 物资贮备库 | 功能用房 | m2 | 根据《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2-2009确定 |
| ||||
|
|
| 辅助用房 | m2 |
|
| ||||
|
|
| 饲料库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物联网管理系统 | 套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配套设备 | 套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2 | 检查站 | 数量 | 个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
| 建筑工程 | m2 | 单个检查站面积不超过120m2 |
|
| |||
|
|
| 辅助建筑工程 | m2 | 不超过建筑工程量的30% |
|
|
| ||
|
|
| 辅助设施设备 | 套 | 每个检查站配一套 |
|
| |||
|
|
| 移动检查站 | 架 | ≤250 | ≤150 | ≤70 | ≤20 |
|
|
| 3 | 防火训练基地 | 建筑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4 | 交通运输道路 | 建设工程 | km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5 | 供电设施 | 建设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6 | 给排水设施 | 建设工程 | m2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
| 7 | 其他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
|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件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报批稿)
条文说明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20)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划等级………………..……………………………(20)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21)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2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说明了制定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目的。
第二条 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三条 规定了本标准的作用。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但编制可研报告的深度和具体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不属本标准的范畴。
第四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条例。
第五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是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指导方针和管理体系都必须服从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
第六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建设顺序。这些原则中尤其强调科学务实、因地制宜和分期建设的原则,同时要求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七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和主要调查内容。
第八条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涉及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必须遵守执行,如《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063-2008),《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J50067-97)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
第二章 森林火险区等级
第九条 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的等级划分标准。
第十条 本条旨在强调森林火险区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
第三章 建设项目构成
第十一条 本条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构成框架。
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 分别规定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航空消防工程、防火专业队伍营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项目构成内容。
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各种配备没有一一列出,详见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十二条 本条为确定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各建设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和规模提供依据。由于各个森林火险区的自然、地理和原有建设基础等情况差异较大,在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中,只给出各具体建设内容的上限。 表中的建设内容和数量,参考了全国各省、区、市森林防火有关单位的反馈意见,反复修改,以期尽可能符合我国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在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因此,各建设单位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设备。
第二十三条 各地可根据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对表1中所列的建设内容进行取舍。同时,由于各森林火险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各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更好、更先进的设备出现,对部分建设内容的选择留有余地。
第二十四条 本条规定了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各构成要素的总体投资比例,旨在形成一个较好的投资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