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庆阳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3 18:00:25 浏览次数: 【字体: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庆阳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

庆林函〔2021〕128号

 

各县(区)林业和草原局:

为查清全市草原面积分布分类等基础底数,全面掌握草原生态健康状况,及时了解草原动态变化,切实提升草原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全省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启动会议和《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全省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甘林草函〔2021〕440号)精神,结合全市草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步调,强化工作协作,抓住“林长制”破解草原监测评价难题,借机推进林草融合,锤炼草原管理队伍。要成立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的草原监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草原监测评价工作。要协调使用“国土三调”数据,汇报县(区)政府,筹措工作经费,组建调查队伍,鼓励聘请草原专家和专业队伍参与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建立多元化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要细化责任分工。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专业性强,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各县区要按照省上和市局统一部署抓紧工作筹备,明确分管协调领导,确定专人负责、专人联络,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于7月27日前将领导小组、工作方案、联络人名单上报市局备案。

三要严把监测质量。各县(区)要按照《甘肃省草原监测评价技术细则》要求,采用统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为形成全市草原“一张图”奠定基础。根据省上分配的监测任务设立监测站点,配合完成监测评价工作。根据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扎实推进工作实施,自觉接受工作监督,并将安全生产贯穿全过程。市局提供技术指导和专家咨询服务,开展质量控制监督。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扎实抓好监测评价基础工作, 紧盯工作进度,严把质量关,确保全市草原监测评价任务按时保 质完成。

四要强化督导检查。市林草局和市草原工作站按照工作职责对各县区草原监测评价工作适时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督查工作聚焦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支持、监测评价工作进度、草班、小班区划、信息数据库建立等方面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推动各县(区)高质量按时完成草原监测评价工作。

市局联系人:罗艳宁、吴 锋,联系电话:0934-8215986

 

附件:庆阳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方案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7月22日

 

 

 

 

 

 

 

 

庆阳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启动会议和《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全省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甘林草函〔2021〕440号)精神,结合全市草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目的

依托全市草原监测队伍和工作基础,运用成熟的监测技术和实用方法,充分借鉴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经验做法,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开展草地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建立草原生态监测数据库、草原生态评价数据库和草原生态监测评价基础支撑数据库,编制草原生态监测评价统计表,制作草原分布图、草原生态系统质量等级分布图等专题图,形成草原监测评价成果报告。加强数据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与国土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兼容,实现数据可分可合,支撑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服务林草资源监管、草原植被盖度考评、林长制督查考核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二)任务

1.图斑区划。开展草原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结合已有草原资源资料,采用遥感判读与现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叠加草原类型图、草原承包经营界线、利用方式、草原补奖政策情况等图件对草地图斑进一步细化细分,区划草班、小班,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小班资源档案。完善图斑(小班)属性信息,建成庆阳市草原资源本底信息数据库。

2.样地监测。以全市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和省级定位监测样地网络体系等为基础,根据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统一布设的监测样地,各县(区)林草部门开展外业调查,查清全市草原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动态变化,为草原资源和生态状况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3.分析评价。基于图斑、样地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评价草原资源状况,生态系统格局、草原健康等级、退化程度、面积、分布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和碳储量等生态状况,以及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草原生态服务功能及草原生态资产进行评价。

4.基础支撑。研究建立生产力、质量评价、生态评价等各类模型和草原监测数据库,探索实施人工智能识别、数据耦合分析,构建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展示数据平台,提升草原监测信息服务水平,推进监测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创新。

二、工作范围

在“国土三调”确定的草地范围内进行草原资源监测评价。

三、工作流程及方法

草原监测评价工作以县(区)林草部门为工作主体,技术流程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构建数据库结构、样地外业调查、草班小班区划落界、属性因子赋值、指标计算、草原生态综合监测评价。

(一)遥感影像和相关资料准备

多渠道获取符合技术要求的遥感影像资料、草原调查监测资料、其他相关资源调查监测资料。

(二)构建数据库结构

将所有使用的矢量数据统一到CGCS2000坐标系,并以“国土三调”划定的草地范围构建数据库结构。

(三)样地外业调查

按照《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样地设计原则,结合全市草原特点和分布现状,统一测算全市样地数量。各县(区)分别按照样地分布和调查指标,完成外业调查。样地、样方数据以县级行政单位进行汇总整理,市上汇总后统一由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对样地、样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和全省共享。

(四)草班、小班区划

草班是为便于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草原而划定的长期性、固定的管理单元。在“国土三调”图斑范围内,结合草原确权登记、承包等相关资料,在村级行政界线内,以明显山脊、河流、公路等地形地物为界线勾绘草班。草班界线原则上不跨越行政村及其他管理单位(如保护地、牧场等)界线。草班内地类全部为草地,不含其他非草地地类。

在面积较大的草班内区划小班。小班是草原监测的最小区划单元,也是草班的下一级区划单位。在草班范围内,根据草地型、植被结构、立地条件、利用方式、工程类别等,结合最小生态单元、最小放牧单元进行小班区划。同时对小班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系统编码。小班最小面积原则上不小于400m2,对国土三调中面积小于400m2的图斑予以保留。

(五)属性赋值

通过多种因子获取方法(图斑遥感诊断结合现地调查)对小班属性进行赋值,如现地调查、同类属性赋值、叠加分析赋值、遥感反演赋值、经验模型测算赋值、数字高程模型赋值、基本信息转录等方法,更新草原资源面积及其构成数据。

(六)指标计算

对数据库进行指标完整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准确性、指标对应关系等检查后,计算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草原覆盖率、理论载畜量、草原草产量等指标。并结合其他辅助数据(如径流系数、侵蚀模数、气温、降水等)定量核算草地生态指标。

(七)成果产出

采用综合监测得到的草原面积、质量、结构等数据,结合生态定位观测数据,对草原生态状况和各类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产出草原资源现状及生态状况评价报告。

四、预期成果

(一)文字成果。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方案、技术细则、草原资源监测报告、草原生态状况评价报告、县级质量检查报告和其他专题报告等。

(二)表格成果。样地(样方)调查记录表、各级质量检查验收表、各类统计表等纸质版和电子版。

(三)图件成果。主要包括草原资源分布图、草地类、型分布图、草原生态系统质量等级分布图、退化分布图、健康程度等级图以及其他专题图。

(四)数据库成果。全市草原生态监测评价基础支撑数据库,全市草原生态监测数据库、草原资源状况监测成果数据库、样地(样方)布设和调查成果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等。

(五)影像数据。调查用的遥感影像数据、现地调查视频照片等。

(六)其他数据资料。

五、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2021年7月)

成立组织机构,设立技术支撑专家组,编制全市草原监测工作方案,组建监测评价工作队伍。收集遥感影像、“国土三调”数据和相关资料。

(二)调查监测(2021年8月-10月)

开展草原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细化草班小班,调查获取全市草原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功能等详细数据信息,补充完善草地图斑属性信息,编制草原资源管理“一张图”。完成样地外业调查及质量检查验收。

(三)分析评价(2021年11月-12月)

构建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草原监测评价数据库,完成数据处理、统计汇总与分析评价。

(四)成果编制(2022年1月-2月)

编制全市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专题监测评价报告,提交草原资源及生态状况数据库、统计表、专题图、成果报告等,开展专家论证。

六、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全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的统一领导部署和职责分工,成立庆阳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导协调组和专家指导组,明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完成工作任务。

(一)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

组       长:杨金亭  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范怀桢  市林草局草原和湿地管理科  科长

                  黄茂林  市草原工作站  站长

办公室主任:黄茂林  市草原工作站   站长

办公室副主任: 赵会通  市草原工作站   副站长

                           罗艳宁  市草原工作站   副站长

办公室成员: 张秀珍  市草原工作站      高级工程师

                       杨    植  市草原工作站      高级畜牧师

昔红艳  市草原工作站      畜牧师

                       吴    峰  市草原工作站      工程师

                       白鹏飞  市草原工作站      畜牧师

                       屈海红  市草原工作站      畜牧师

                       李雅楠  市草原工作站      助理畜牧师

职  责:全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由市林草局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市林业和草原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决策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草原工作站,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部署、办公室日常组织管理、组织技术培训、质量检查和配合国家、省级检查及质量验收等工作。

1.督导协调组

组   长:范怀桢  市林草局草原和湿地管理科  科长

成   员:黄茂林  市草原工作站   站长

              赵会通  市草原工作站  副站长

              罗艳宁  市草原工作站  副站长

职  责:负责对各县(区)工作的进度检查,督促工作实施。

2.专家指导组

组   长:黄茂林  市草原工作站  站长、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曹   宏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院长 教授

              马世荣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院  教授

成    员:许姝娟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院   教授

              李    茜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副教授

              何丽娟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副教授

              邱雅林  市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   副站长 高级工程师

              张秀珍  市草原工作站     高级工程师

              杨    植  市草原工作站     高级畜牧师

              邢会文  市林业生态规划院 工程师

昔红艳  市草原工作站     畜牧师

              王宝荣  市林业生态规划院    工程师

职  责:负责全市草原监测评价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负责对草班、小班区划、外业调查、草原生态评价、数据库建立等监测评价工作的质量检查督导;检查督促和审核各县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展;负责全市成果统计汇总及相关报告的编写等。

(二)职责分工

市林草局:负责辖区内各县(区)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进度督促、质量跟踪、审核把关、工作进度汇总上报等相关工作;制定市级实施方案;进行县级技术指导培训;开展市级质量检查;汇总形成市级草原监测评价数据库;编写市级质量检查和成果报告等相关工作。

市草原工作站:负责编写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市级质量检查验收;全市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及监测评价报告编写等工作。

县级林草部门:负责本区域草原监测评价工作。协调使用“国土三调”数据;筹措工作经费;组建调查监测队伍,完成样地样方调查监测任务;完成草班、小班区划,建立小班资源档案、完善草班、小班属性信息;掌握县域内草原面积、类型、分布及其变化;完成县域内数据统计汇总分析,成果编制等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谋划部署,强化责任落实。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监测评价队伍,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要及时同国家、省市对口技术支撑单位和专家沟通,确保圆满完成监测评价任务。

(二)做好经费保障

市林草局将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强化支撑保障。各县区政府和林草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协调力度,将草原监测评价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充分利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资金中安排的草原监测资金开展工作。按照“取之于草、用之于草”的原则,积极申请使用草原植被恢复费,开展草原监测评价相关工作。

(三)强化技术支撑

按照省上精心编制实施方案,规范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要树立创新意识,构建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草原监测评价外业调查应用系统的作用。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做好技术培训。

(四)严格质量控制

严格把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保证监测评价方法、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县的方案和细则。专家组要定期督导分管片区县的监测评价工作,要高度重视专家组的督导意见,及时改进,确保高质量完成草原监测评价工作。最终成果经专家组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报请市林草局组织验收。

(五)强化机制创新

在草原监测评价工作中要充分调动林草队伍力量,保证各项任务按期完成。各地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在组织草原技术部门人员全面参与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引入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完成监测评价工作,建立以省级队伍为主导、地方队伍为骨干、市场队伍为补充、高校院所为技术支撑的草原监测评价队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