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春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2 17:50:49 浏览次数: 【字体:

庆林发〔2020〕138号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春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林草局、各林管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林草工作会议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现就春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须认真分析、科学研判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总体情况,准确把握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仍处于高发态势,2019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7.41万亩,中华鼢鼠、油松病害、苹果腐烂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频发,已成为影响我市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此外,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毗邻的陕西省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传入风险进一步增加,对我市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安全威胁程度也相应增强。因此,各单位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坚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细化运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以营造天蓝、山青、水秀、人和的生态环境为重要抓手,下大力气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二、全面强化防治责任落实

各单位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突破口,衔接本级政府签订《2020—2025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切实推进地方政府防治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治格局。要建立健全防治目标任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将灾害核查、督办和问责推向常态化。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任务,将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4‰以内,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分别达到92%以上、90%以上和100%,新造林鼠兔害致死率不超过15%、中幼林不超过10%,全面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控责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一年内完成除治。

三、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抓好监测网络和监测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林场)、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和监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林业工作站和护林员的作用,将监测任务落实到乡镇(林场),工作落实到人和山头地块,逐步提高监测预报准确性,发挥监测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要积极开展测报技术培训,实行先培训再上岗,定期对乡镇、林场测报员和护林员等基层监测人员进行培训。

(二)科学制定监测预报方案。各单位要继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普查制度,制定本年度的监测预报实施方案,将监测重心和监测调查数据采集主体延伸到乡村、山头地块,对辖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重点调查、系统监测,对其它种类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发生期、发生量监测预报,要落实固定标准地,靠实监测任务、监测时间、上报时间和责任人。要绘制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及踏查路线图,将监测方案中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时间、监测内容和监测办法按种类编成监测工作历,方便开展工作,通过准确的监测预报,为科学决策、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三)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按照“最及时的监测、最准确的预报、最主动的预警”的要求,以提高监测预报准确率为目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短、中、长期预报,及时向社会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要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苹果蠹蛾、美国白蛾春季监测普查工作,做到监测无死角,普查无盲区,从4月份开始,对松落针病、松赤枯病、松梢螟、果梢斑螟、柳树缩叶病要开展系统监测。各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测报点要继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高质量完成各项测报任务,杜绝疫情信息迟报、虚报、瞒报现象发生。

四、扎实开展执法检疫

(一)加强疫情源头管理。各单位要依法对辖区内选育、生产、加工和经营应施检疫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备案,加强对登记单位(个人)的检疫监管和执法检查,建立检疫监管、检疫执法长效机制。对辖区内苗木进行全面、严格地产地检疫,同时做好产地检疫记录,对合格苗木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不合格苗木监督执行除害处理。

(二)严把检疫关口。一是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办理《植物检疫证书》,认真执行现场检疫、室内检验、查验《产地检疫合格证》等检疫程序,严肃查处无证调运、报检与调运产品不符、报检规格数量与调运不一致、调入地信息不准确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准使用来源不明的种苗,不准从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调苗,不准使用没有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产地检疫合格证》以及带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造林。二是加大复检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松属大苗、松木及其制品、苹果苗木的复检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红脂大小蠹、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扩散。三是做好调运检疫许可工作,优化调运检疫程序,强化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的检疫追溯等服务,提高检疫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各级森防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执法意识,让检疫执法进市场、进林场、进企业、进工地,加强产地检疫、现场检疫、落地复检、审批监管工作,将检疫执法与行政监管作为森防机构的中心工作。扎实开展“绿盾2020”检疫执法专项行动,认真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派选执法人员、抽查结果及时公开),对公路和铁路建设、电网改造、摩托车外包装等使用的木制包装材料进行重点检疫检查,防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人为传入扩散。加强与森林公安、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的协作和联系,构建统一行动,协同执法,规范执法,联合执法的检疫执法机制。

五、全力开展防治工作

(一)合理布局整体防控工作。要优化防治工作的区域布局,明确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实行分类施策,分区治理,重点防控,整体推进。一要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重点把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林业鼠(兔)害,以及钻蛀性和新入侵的有害生物列为高风险有害生物,切实做好春季松材线虫普查工作,按时上报普查结果。二要分类施策。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以政府投入为主,由政府主导实施防治,商品林有害生物防治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由林业经营主体负责,各级森检机构承担指导、服务和监管职责,确保有害生物“预防有人做,灾害有人管”。三要抓好林业鼠(兔)害、油松病害、落叶松叶蜂、刺槐尺蠖、松针小卷蛾、苹果腐烂病等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对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或重大的危险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专项工程治理,提高防治成效。

(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对成灾机理、抗性树种培育、营造林控制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的研究。继续建立健全农药化肥使用管理机制,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载体管控大气和林地污染,扎实推进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注重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高效防治器械及其运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最大限度促进大气和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各单位要结合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加强与相关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科研立项,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切实让科研工作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提升应急防治能力和水平。各单位要结合防治工作实际, 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和严密规范的应急制度,着力推进应急救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定期开展防治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健全储备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四)积极创新防治机制。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防治公司、防治专业队、防治专业户等,承担具体的防治社会化服务,破解基层防治机构人员少、技术缺等难题,逐步推动形成以各级林业防治队伍为主导、社会化防治组织为依托、林农互助防治为基础的社会化防治新格局。要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工作机制,签订完善县际间毗邻区联防联治协议,及时通报和共享疫情信息,联合开展检疫执法、毗邻区域疫情监测与防治作业等。

六、切实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宣传,增强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营造防治工作的有利氛围。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队伍是一支兼有行政执法、灾害管理、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队伍,是一支具有鲜明特点的队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适应机构改革调整,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森防队伍,为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提供人才保障。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