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陇东报】林业“五抓”推动生态庆阳建设

来源:庆阳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5-03-12 15:11:30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11日,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全力推进,全市苗林结合培育工程2014年度完成113.01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14年秋季完成2015年度任务54.36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54.36%。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089.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77%。“苗林结合培育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破解生态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市委提出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重要内容。”市林业局局长樊德民介绍说,“这项战略提出后,林业部门坚持从细处着手,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五抓’,通过抓组织领导、抓宣传培训、抓资金投入、抓规范栽植、抓模式创新,把苗林产业抓出了特色,取得了新成绩。”

  为了推动苗林结合培育工作的扎实推进,市上先后印发了《关于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推进方案》和《庆阳市苗林结合培育行动纲领》,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苗林结合培育发展规划,并大力推行帮扶单位包乡镇、保落实,业务部门包技术、保服务,乡镇包任务、保进度的“三包三保”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苗林结合培育过程中,我们鼓励支持群众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结合林业项目融资培育、招商引资租赁承包培育、专业合作社集中培育和农民自主经营培育’4种培育模式。”樊德民介绍说。

  结合林业项目融资培育,就是把三北、退耕、天保、造林补贴和公益林补植补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与苗林结合培育结合起来,由林业部门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实行专业队承包造林。招商引资租赁承包培育,就是将集中连片的宜林荒山荒地、弃耕地、撂荒地进行整合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向外推介,积极引导有实力的绿化企业、社会团体、苗木生产大户参与发展苗林产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培育,就是农户自发组成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统一开展苗林结合培育。农民自主经营培育,就是鼓励广大农民自主经营培育,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苗林结合培育。

  据统计,通过这四种培育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4支造林专业队参与了苗林结合培育施工,引进造林育苗企业48家、个体育苗大户53户,共成立苗林结合培育专业合作社46个,近20万农户参与到苗林结合培育工程中。

  在栽植过程中实行苗林培育工程化管理,由林业部门划定区域、限定时间、制定标准,技术人员严把设计、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等“五个关口”,通过规范栽植保证栽植质量。2014年度,全市共建成万亩以上工程19处、千亩以上工程151处,规模造林面积达到了71.84万亩。在2015年度栽植中建成万亩以上示范点4处、千亩以上示范点37处。市、县财政2014年共投入专项资金7216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同时,各级林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6646.3万元,以项目助推苗林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苗林产业发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089万亩,森林覆盖率26.77%(陇东报记者 马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