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庆阳 林草先锋】扎根林海三十载 无悔守护青山人 ——西坡林场场部站站长王宪军同志先进事迹
三十七载光阴,足以让青丝变白发,却未曾改变王宪军巡护林海的脚步。当晨光再次漫过西坡林场的十余万亩林地,他身影如昨,踏着露水,没入熟悉的林荫深处。从青涩年华到年近花甲,从一名普通护林员到众人称赞的“铁人”站长,他将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这片绿水青山,用不变的初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
初心如磐,以林为家写忠诚
王宪军的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的老林业人,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山林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深情。1988年,他被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米家川资源管护站——那里不通路、不通电,取水需步行至四郎河,买菜买面更要往返二十多里山路。面对煤油灯下的孤寂与艰辛,王宪军却说:“既然选择了这片林,就无怨无悔。”他主动请缨清山清林,用双脚丈量每一条沟壑,熟悉一草一木。为防盗伐,他曾与民工队友同吃同住,日夜坚守,被群众称为“铁人”;为防治苗木病虫害,他自制标本、钻研技术,成为林场“活地图”和“土专家”。而这份坚守的背后,还有一位与他并肩同行的人——妻子。他的妻子是中湾林场护林员,受父辈影响,也对林场有着深厚情怀。在中湾林场他们相识相守,从青丝到白发,两人共同巡山、宣传防火、栽种树苗,成为林区广为人知的“夫妻护林员”。妻子退休后,虽不能常伴左右,但家中的灯火永远是为他而留的港湾,那份理解与支持,化作王宪军心底最温暖的力量。
使命在肩,铁肩柔情护青山
“不放心啊!不放心野草枯黄引发火灾,不放心参天大树被盗伐!”这是王宪军常挂嘴边的话。尽管离家仅几十里路,母亲体弱、儿女需照料,他却常因巡山一个月难回一次家。2000年担任场部站站长后,他面对更繁重的防火任务,每天清晨六点便开始巡山,和护林员们一起清理枯枝杂草、宣传防火知识。在森林防火关键期,他连续7个月坚守防火检查点,严查进山人员车辆,筑牢进山关卡防火墙,三十年如一日。在妻子的同意下,他更是将“家”安在了林场。夫妻二人曾连续多个春节坚守岗位,年夜饭常在巡山途中简单解决。妻子常说:“他守山,我守他,这片林子就是我们共同的孩子。”这种“以场为家”的精神,感染了无数年轻护林员,也让西坡林场连续46年实现“零火灾”“零盗伐”。
躬耕不辍,平凡岗位绽光芒
除了防火护林,王宪军始终冲锋在林业生产一线。在林业“二类”调查中,他带干粮、住深山,跋涉荆棘;在苗木培育中,他亲自指导、参与劳动,针对不同树种特性制定管护方案,累计培育油松、沙棘等苗木40余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此外,他带领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试点养殖中蜂人均50余箱,年均增收3万余元,探索出“以副养林”的新路径。他常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即便年近花甲,他仍坚持学习新技术,探索智能化巡护模式,并鼓励年轻职工“既要脚沾泥土,也要眼望未来”。在他的带动下,场部站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护林队伍。
丹心映绿,平凡亦可不凡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有三十余年的默默耕耘。每年倒春寒,他总是凌晨4点便赶到苗圃地,冒着严寒燃放防冻烟剂,确保数十余万株苗木安然度过霜冻期。汛期来临,他带头冒雨排查山体滑坡隐患,徒手清理淤泥石块;冬季大雪封山,他带头清扫3公里坡道积雪,检修电路,确保防火道路畅通无阻……王宪军用半生时光,将这些点滴日常、平凡护林工作织成了一首绿色的诗。他的故事印证了:“把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你就不简单。”如今,站在西坡林场的瞭望台极目远眺,但见层林尽染,万木葱茏。这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海,正是对王宪军三十七载坚守最美的礼赞。他用脚步丈量青山,用汗水浇灌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绿色赞歌。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林业工作者接过守护青山的接力棒,让绿色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