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绿色庆阳 林草先锋】巾帼何曾让须眉 林海深处写春秋 ——记华池林管分局东华池林场场长安金霞

来源: 作者:东华池林场 靳晓东 发布时间:2025-10-15 15:29:05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子午岭北部、红色南梁腹地的苍茫林海中,有一名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青春与热血融入到国土绿化事业中的林场“当家人”,她就是华池林管分局东华池林场场长安金霞。在她43年的人生历程中,有22年投身于林草事业,其中11年担任基层管理者,这三个年限,清晰地勾勒出她的奋斗之路。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务实与豪情,在滔滔林海中书写了精彩篇章。

63ba6237ffb441b396d955aa06e51204.png

“把自己钉在基层”的坚守者

2003年,怀着对林草工作的赤诚之心,安金霞从庆阳林校毕业,入职山庄林场,成了一名技术员。那时,林场生活条件较差,野外林地调查、造林抚育管护等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对初入职的她而言是不小的考验。但她遇到了第一个师傅——全国劳动模范左健康,榜样的引领和专业的指导让她不仅系统掌握了造林、育苗等专业技能,更在日复一日的并肩奋战中,坚定了守绿护绿的使命担当。22年来,她白天,顶着烈日、冒着严寒,足迹遍布林场的每一片山林;夜晚,伏案挑灯整理调查数据、复盘当日工作、谋划次日计划,常常忙至深夜。这种坚守,淬炼出了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过硬作风,更让她深刻读懂了“林草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她后续带领林场干部职工推动林草事业发展,筑牢了思想根基。

“专业才是硬通货”的践行者

“生态建设既要靠热情,更要凭专业”,这是安金霞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林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她不自负、不封闭,始终把“理论扎根实践、专业服务生态、学习实现成长”作为行动准则。为尽快掌握林区的生态特性,她主动拜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为师,白天跟着前辈跑山头、查林地,记录每片区域的土壤条件、树种特性;晚上,就抱着《造林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书籍反复钻研。她撰写发表的《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对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北方地区华山松育苗技术》《华池林区少脉椴生境调查及保护对策建议》等论文,受到了省市林草部门及兄弟单位的高度关注,也为华池林区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与实践指引。

“让发展说话”的当家人

安金霞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工作中,她重业绩、谋发展;生活中,她乐助人、暖职工。推进发展,她有着当仁不让的刚性。2025年,东华池林场党支部书记岗位空缺,作为场长,她义无反顾地扛起重担,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分类推进“五区党建”后,她严格落实市林草局党组和华池林管分局党委的安排部署,积极探索形成“一联三共”林区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推动党建工作与生态保护、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倾心打造东华池林场党建实践基地1处,并实施灵芝、赤松茸等菌棒培育及腐朽木利用试验,为林区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同时,以林场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广泛吸纳当地200余户群众参与生产活动,户均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实现生态保护与富民强村的良性互动,交出了林地和谐、林农共济的“东华池答卷”。

关爱职工,她的温暖从不是一句口号。东华池林场的牛头峁和三河湾管护站常年取水不便,护林员日常生活难以保障,“吃水难”问题已困扰职工多年。她主动跑部门、对接项目,一次次沟通协调,2024年11月,近二十年不通水的管护站终于打了一口机械水井。当清澈的井水哗哗流进管护站时,不仅冲散了大家多年的用水焦虑,更让工作生活多了份踏实的幸福感。正是这份掏心窝子的真心、实打实的行动,像一根“纽带”把东华池林场的人紧紧连在一起。如今的林场,人心齐、干劲足,处处都能感受到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正是她的不懈努力,让东华池林场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生态工程建设、苗木培育、林下经济等工作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她本人也多次被市林草局、华池林管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青山不老,大道常新。安金霞走过了有声有色的二十二个春秋,她一定会走向更加卓越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