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万树”工程:华池县让“一村万树”工程成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点睛笔”
华池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县情村情民情,从塑造风貌特色、盘活闲置土地、发动群众参与、提振乡村经济等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坚持一个村以一种树为主,以适合本地种植的珍贵树、产出收益较高的经济树、观赏价值较好的彩色树为主,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屏障,掀起国土绿化“新高潮”。

种下万棵树,打造万树村。华池县通过对全县辖区和各乡镇道路全部绿化、河岸全面栽植护岸林、推进空闲边角地绿化、开展义务植树、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等活动,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把生态文化融入“一村万树”行动中。其中,华池县山庄乡按照“春赏花、夏乘荫、秋观叶、冬有绿”的标准,对乡村组道路两侧全部绿化美化,栽植适宜我县生长的且冠形好的阔叶落叶树和常绿树,形成针阔搭配、色彩多样、四季常青的景观带。努力把道路沿线建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线,成为乡村绿化的示范和窗口。
山庄乡武装部部长李文超说:“山庄乡属于子午岭林园区,为扎实做好生态振兴,充分挖掘乡域可绿化空间和潜力,栽植乡土树种,成林遮阴乔木,彩色花束,四季常青松柏等十六种树种,实现村村有林,户户见绿,处处显景的美丽乡村。”
环境提升,绿化先行。华池县林镇乡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要求,动员引导群众大力植树护绿、建设美丽家园,形成家家栽树、人人护花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公路沿线栽植刺柏、国槐,村组道路栽植云杉、油松,河道栽柳,农户栽植红叶李、香花槐的方式,于今年5月底全面完成项目设计任务,累计栽植观赏树种29800株。目前正在组织乡村自验,一村万树工程的实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生态基础,进一步加快了乡村美化绿化的进程。”林镇乡党委副书记李天飞说。

“一村万树”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为乡村振兴助力,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融合,为当地发展相关产业栽种下一个个绿色的“聚宝盆”。华池县王咀子乡把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与“一村万树”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绿化中鼓励引导村民利用非耕地积极发展葡萄、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种植,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王咀子乡政法委员董宁介绍说:“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来,我乡主要栽植经济果木葡萄树,共栽植2900株,有330株用于打造葡萄采摘园,剩余的全部分发给农户。”
王咀子乡村民李爱珍说:“每家每户给了5-6株,现在已经挂果了。看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感觉一村万树工程不仅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美化,还增加了收入,特别开心。”
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自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来,助推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发展,在村部公园前后搭建了休憩平台和观光台、打造游乐园,铺砌了观光道,在村道、废弃地等处规划种植香花槐、云杉、月季、玫瑰等树种,不仅更好地展现了村庄特色资源,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地方。大力推进了乡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正逐渐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魅力。

华池县柔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孝华说:“今年以来,在李庄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我们以一村万树助推乡村振兴。在公路沿线以香花槐和二米五以上的云杉为主,在局部区域内小区块造景,在公路面山两处,河道周围,及农户的庄前屋后,以见缝插绿的形式,进行绿化亮化,实现了四季有景,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的绿化美化水平。”
华池县自“一村万树”行动开展以来,县、乡、村、组坚持传承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厚植生态底色。截至目前,全县已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2个,其中市级重点示范村7个,共投资2028万元,栽植乔灌花木73.24万株,修剪行道树260公里,种植三叶草450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从破旧杂乱到村绿景美,再到带动产业兴旺,这些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是华池县大力实施“一村万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到2025年,华池县将实现80%以上的农户庭院及房前屋后能绿尽绿,50%以上的农户庭院能美尽美。保证每村栽植树木1万株以上,村组道路两旁绿化无断档,村内非耕地范围内的空闲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国家政策规定可绿化能绿化的范围和村庄周边所有沟渠水域绿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效果。“一村万树工程的实施,成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点睛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助推器”。”华池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成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