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万树”工程:正宁县全面开启乡村“美颜”新模式
全市“一村万树”工程启动以来,正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一村万树”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注重夯实乡村振兴生态根基,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思路,突出“早、实、优、新、严”举措,全面推进“一村万树”工程,不断加快乡村绿化美化进程,实现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共赢。
一是突出“早”字,迅速行动抓落实。自全市“一村万树”工程的号召提出以后,正宁县早谋划、早安排,结合义务植树活动,迅速规划植树地块,认真制定启动方案,精心筹办启动仪式。于3月16日在西坡镇石湾子村举办正宁县2021年造林绿化“一村万树”工程启动仪式,在全市率先拉开“一村万树”工程建设的序幕。同时,组织人员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着手编制县级工程实施方案。一并安排乡镇开展前期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各村资源本底和绿化现状,提早谋划定位建设类型,为首次申报创建和方案起草制定奠定了基础。

二是突出“实”字,精研方案抓落地。立足县情实际,在反复学习全市“一村万树”工程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起草县级方案,县委县政府领导两次提出修改意见,有效防范文件“上下一般粗”和指导性不强的弊端。经深入调研讨论,明确提出了村组公共区域扮靓、乡村绿道重塑、荒山荒坡增绿、农户庭院美颜、墓地及边角废弃地改造、河岸和资源开发区修复“六大提升行动”的建设思路。并结合县级财力实际,对奖补政策及标准作出具体规定,确定在用好省市奖补资金的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100--200万元用于工程资金保障。
三是突出“优”字,加强培训抓服务。在全市“一村万树”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安排会后,正宁县从将村级方案扣细扣实的角度,立即组织人员围绕村级方案编制的具体要求、技术环节等,精心准备培训材料,3月25日召开了村级方案编制业务培训会,对各乡镇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有效提高村级方案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县自然资源局指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协助乡村做好地块规划、树种选择及方案编制等工作;并借助实施春季造林、森林乡村建设的时机,组织有关乡镇业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教会工程实施的技术要领,使其全面掌握绿化项目的操作规范和实用技能。

四是突出“新”字,整合资源抓实效。正宁县坚持把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注重将“一村万树”工程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有机融合,不断扩充项目建设内容,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效果,真正实现建一村、美一村。同时,不断创新工程落实方式方法,指导创建村统筹整合辖区内的各类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有效充实“一村万树”工程建设内容,切实扩大工程落实效果。通过提早谋划、统筹地块,整合项目、拓宽渠道等多种途径,创新“一村万树”工程的实现形式,全面扮新扮靓工程创建村。
五是突出“严”字,强化督查抓质量。正宁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乡镇调研督查“一村万树”工程,亲自指导工程规划建设,帮助明确建设方向,督促加快工程进度,不断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县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从严审核把关村级方案及图表,做到方案内容与创建要求和建设实际相符。同时,依据工程进度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指导,协调解决技术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督促纠改;并指导乡镇严格按工程标准规范建设,严把规划、苗木、栽植、管护等关口,实时跟踪检查工程落实情况,全面保障工程高质量推进。

通过“一村万树”工程的建设实践,生动诠释了因地制宜、变丑为美、变粗为精的设计理念,建设了一条条树成行、林成网的绿色廊道,打造了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景观节点,构建了一幅幅美丽宜居、富有乡愁的乡村生态美景,有效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真正让人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城镇生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