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谈林>详细内容

【陇东报】连家砭林场:苗林产业反哺生态建设

来源:庆阳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15-07-14 11:39:05 浏览次数: 【字体:

时下,虽已是盛夏时节,但地处子午岭腹地的合水县连家砭国有林场,早晚仍感觉有些凉意。7月2日一大早,林场的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为林地除草清杂的工作。

坚守,甘为大山添绿

“过去,林场吃的是大锅饭,以林养林,工人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临近退休的森警郭明金说,他当时都不想在林场待下去了。

大山门林场退休职工王振兴老人说:“我和妻子、女儿都是林场工人,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场的发展举步维艰,林场工人仅靠微薄的工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这里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作为林场的第一代植绿者,王振兴选择坚守大山,其实是心中无法割舍这绿色山林。

新生,苗林结合培育

为了打破林场生存困境,通过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省级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连家砭国有林场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争取、筹集、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林区基础条件,林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现已退休的县林业总场副场长孟建儒说:“利用国有林场改革配套资金,现在核销林场生态工程建设债务431万元,偿还基础设施建设债务797万元,补缴合同制职工和一次性安置人员欠缴的养老保险82万元,减轻了国有林场的经济负担。”

同时,让坚守在大山的林场工人感到欣慰的是:林场在职职工年均工资比改革前提高了8331元,离退休人员年均离退休工资比改革前提高了6085元。原连家砭林业子弟学校校长祁湘萍说:“如今林场工人除了正常工资外,还有苗林结合培育带来的额外收入。”

产业,反哺生态建设

记者在连家砭国有林场了解到,现在每到苗木培育的黄金时节,林场职工忙不过来,雇用了许多当地农民,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合水县林业总场场长樊旺吉介绍说:“近4年来,群众自发投资1300万元发展林业经济,全县共育苗3400亩,自购苗木1120万株,造林16.7万亩。”

西华池镇唐旗村村民李军用承包的138亩林地作抵押,向银行贷款50万元,作为自己发展林业经济的资金。店子乡的李小学承包林地100多亩,雇人进行育苗,每年的净利润就高达近30万元。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持续深入,林场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种养等林场经济,在不放松森林资源管护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道路,以产业发展反哺带动生态建设,致富林场职工。”樊旺吉信心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