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谈林>详细内容

【宁县融媒】坚守林海护青山 筑牢森林防火“墙”——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护林防火一线见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9 16:33:49 浏览次数: 【字体:

(全媒体记者 陈龙 曹荣 李大钊)清晨八点,当初冬的薄雾还未散尽,盘克林场白吉湖管护站的护林员牛华肃和队友们已经整装出发,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护。牛华肃和队友管护的森林面积有一万多亩,一次完整的巡护,往往需要两到三天时间。


"除了排查火险隐患,我们还要耐心劝返进入林区采药、放牧的群众。"牛华肃一边检查装备一边说。在子午岭,像牛华肃这样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林,成为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最生动的缩影。

脚步丈量,筑牢防火屏障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桂花塬林场,经营总面积达9424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3.80%,防火任务艰巨。和牛华肃一样,护林员李建坤和同事们也是天刚亮就出发了,他们跋山涉水,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密林深处,用坚实的脚步诠释着一名护林员的责任担当。

"每年11月1日进入防火期后,天干物燥,枯枝落叶堆积,是防火最关键的时期。"李建坤表示指着远处一片枯黄的草丛说道。"我们不仅每天都要上山巡查,还要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敢有丝毫松懈。"


护林员的工作细致而繁重:他们要深入林地、田间地头等火灾易发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制止农事用火、祭祀用火等违规行为;同时还要清理林下落叶、枯枝杂草等易燃物......每一次巡护,都是对责任心的考验。

"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李建坤补充道,"一个未熄灭的烟头、一片残留的塑料膜,在干燥条件下都可能引发灾难。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守望相助,织密监测网络

在位于桂花塬林场芦邑庄森林资源管护站的瞭望塔上,护林员谭振杰正手持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测着广袤林区。每隔十几分钟,他就要对负责的区域进行一次全面巡查。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

"我的工作是24小时在岗,密切观测天气、风向及有无火情。"谭振杰说,"每两小时还要详细记录一次瞭望日志。一旦发现突发情况,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这座耸立在高处的瞭望塔,如同森林的"眼睛",与地面巡护力量相互配合,织就了一张立体的火情监测网。谭振杰表示,虽然瞭望工作孤独而枯燥,但一看到脚下这片郁郁葱葱的林海,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入心入行,凝聚防火共识

"大叔,天干物燥,在地头可不能点火啊!""祭祀心意到就好,烧纸引发山火可就不好了"......这样朴实而关切的话语,在宁县分局各林场的防火宣传中时常响起。


据盘克林场副场长袁振伟介绍,进入防火期以来,全场已发放宣传单500多份,刷新标语60条,悬挂横幅30面。工作人员走村入户,用最朴实的语言向群众讲解防火法规、安全用火常识和火灾报警流程。

针对老年人、务农人员以及经常进入林区活动的重点人群,工作人员还特别强调违规用火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积极引导群众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努力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全民共管氛围。


"在即将到来的寒衣节,我们将把场部机关人员全部充实到防火一线,在各主要入口设立检查点,进一步强化防控力量。"袁振伟说。

夯实基础,守护绿水青山

面对繁重的防火任务,各林场不断夯实防火基础,多措并举提升防控能力。以桂花塬林场为例,11月1日以来,该林场已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11次,累计投入人力200余人次,检修防灭火机具300余台(件),清理并修复防火道路31公里。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为森林防火构筑了坚强后盾。


"我们特别注重护林防火的针对性,"桂花塬林场副场长王小鸿说,"除了利用逢集日上街宣传,进村入户讲解,在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普及防火知识外,近期护林员还在巡护途中,沿路清理杂草、排查隐患。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防火意识深入人心,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目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各林场正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深化"巡护+宣传"双线机制,加大重点区域和时段防控力度,持续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林海里,一个个坚守的身影,正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绿水青山,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宁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