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庆阳】陇东秋行(侯新民)

初秋九月,应邀随全球秦商创会会长一行赴甘肃庆阳考察。在高存弟、王联盟、李小舟诸位先生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下,三天考察收获良多,高存弟等三位都是在甘陇工作、创业的陕西人,他们对庆阳的情深谊厚,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智慧与担当,使同行的秦商创会会长和秘书长们尽享周到和温暖。同时也领略了庆阳对招商引资的重视以及对这块土地振兴的由衷期盼。
九月的庆阳,天气已有凉意,黄土高原上的风,刮过面颊时,竟裹挟着些许粗粝的沙尘味。这片土地,古老又现代,沧桑且厚重,这是一部内涵丰厚的大书,值得细细研读。
我们的甘陇之行首站是“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展示中心。大厅里,年轻的工程师们指尖在键盘上跃动,似在弹奏一架无声的钢琴。巨大的电子屏上,信号指示灯闪烁,数据信息链蜿蜒游弋。伫立于侧,浮想联翩——在这片昔日驼铃叮当的丝路古道上,而今却涌动着数字的洪流。讲解员手持荧光指示笔,语调铿锵,声情并茂,专业又通俗地解说着国家算力之要津的宏图远景,溯古鉴今,让人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敬畏顿生:黄土积尘淹没覆盖着的不仅有先辈们筚路蓝缕的足印,还跳动着现代文明的脉搏。硅基与碳基,在此无缝链接上了,幻化成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脉络。
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中学绿荫掩映,现代化的操场平坦宽阔,青春学子们在这里纵横驰骋,奔跑跳跃,欢歌笑语阵阵。他们个个神情奔放、洒脱。他们的眼睛如秋日的晴空一样明澈,今天的陇上追风少年,今后就会有人在算力中心操持研发,有的则仍在这片黄土地上耕耘守望。求学的过程,大抵就是给年轻人多了些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
长庆油田扎根庆阳深耕几十年,陇东石油展览馆里又是另一番气象。黑金的石油、铁锈的机械、泛黄的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深处的奥妙与神奇。图片中,石油工人黝黑的面孔透过玻璃凝视来客,他们的手粗厚有力,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尽的油垢,却是建设国家的印记,让人想起数十年来此地如何以能源滋养国家的发展。我抚摸着一段钻杆,一排排摆放有序的合金钢钻头沉默着,冰冷而凝重,曾几何时,它们曾以千钧之力挟风裹电穿透亿万年沉积的岩层向地球的深处挺进,把在黑暗中沉睡的工业血液原油引上光明的地表,充满了速度与激情。
环州故城景区则写满沧桑,断壁残垣在秋阳下默然矗立,风掠过垛口,呜咽之声在耳,恰似时光老人在感叹唏嘘。踏着破损的石阶登上城墙,极目四望,莽原起伏,如巨浪拍涌,天地间一片苍茫。遥想当年,这里也曾是商旅络绎马帮驼队成群的闹市,而今繁华并未散尽,完整的宋塔,几经战火洗劫,依然耸立,遗留下些许土垒石基任人凭吊。历史便是这样,一层覆一层,新陈交替,永无止息。
信步夜间的环州故城,灯光璀璨,热闹非凡。非遗皮影馆里有皮影戏正在上演,老戏台上传统的秦腔大戏急管繁弦,唱腔激越而辽远,仿佛从千年前传来。站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却思忖着何为文化的根脉——它不在博物馆的钢化玻璃展柜里,不在装饰精美的浩卷典籍中,而在这些寻常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延续,在他们一唱一和一笑一颦中传承。
去南梁红色景区那天,秋阳高照,大地流金,革命旧址遗迹保存完好,一桌一椅仍按原样摆放。细看土炕上的薄棉被,木桌上的小油灯,遥想当年,在这贫瘠荒凉的苦焦之地点燃起燎原烈火是何等艰难。
晚间下榻的甘肃南梁干部学院,窗外正对着远山。山区的夜来得早,不过六七点钟,便全然暗了下来。远处山脊的曲线被夜色吞没,只留下隐约黝黑的剪影。日间亲历的种种,此刻在脑海中重新浮现,竟如同老式电影般一帧帧闪过。
夜风从窗隙钻入,带着黄土特有的干爽气息。我忽然想到凌晨在环州故城宋塔旁散步时遇见的一位老人,他在土城墙根下打太极,脸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我与他攀谈,他说自己年轻时曾是石油工人,儿子如今在算力中心工作,孙子则在北师大附中读书。“三代人,三种活法!”老人谈笑间露出稀疏的牙齿。话虽简单,却道尽了时代大潮中芸芸众生的际遇。
甘陇是周、秦的发祥地,周祖陵又有别样的肃穆,松柏森森,石雕静肃,忽觉时光倒流,似见先民们在此结群狩猎,耕织垦殖,开创周族基业。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可谓此行最令我惊喜之处。馆内收藏丰富,从《黄帝内经》到各类中药标本,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于针灸铜人前驻足良久,看那周身穴位点点密布,深为中华医学探索生命奥秘、开创辨证施治的精深奥妙所折服。更令人震惊的是数百名国内知名画家追本溯源,从采药到炮制、从诊脉到处方,皆以大幅的画作予以形象化的直面展示,大师们笔下人物鲜活,场景逼真,全景式多方位广角度展现了中医药发展演化提升改进的曲折历程。
考察的最后一日,我独自去了郊外,站在董志塬上四望,但见黄土沟壑纵横,如大地裸露的脉络。秋风过处,卷起细微的沙尘,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几千年来,这片土地经历了太多:周先祖在此教民稼穑,开辟农耕文明;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在此戍边御敌;革命先烈在此浴血奋战,建立红色政权;石油工人在此钻探开采,唤醒地下宝藏;而今,又有数据工程师在此谱写数字时代的华章。
黄土无言,却藏金蕴玉;陇东地僻,而连通四海。此番秋日之行,竟让我窥见了中国的一个缩影——古老而年轻,沉稳而活泼,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几日行程匆匆,仿佛跨越了千年。在董志塬这片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大塬上,古老而现代的庆阳既守护着厚重的地质历史文化积淀,又在数字化新科技赛道上疾驰;既继承着红色革命传统,又孕育着绿色希望;她吸纳着先祖的智慧元气,健步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归途上,秋雨淅沥,润泽着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我望向车窗外,但见雨雾迷蒙中,古老而年轻、沉稳而活泼的庆阳渐行渐远。忽然明白,这片土地的魅力正在于她仿佛一位智者,既记得过去的每一个故事,又能接受新的变化。她能够将古老的与新兴的、历史的与未来的、物质的与精神的,融汇一炉,锻造出自己独特的精神图腾。
车行渐远,庆阳消失在地平线上,但我知道,这片黄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继续——在数据流动间,在书声琅琅中,在地层深处,在古籍发黄的书页里,在红色记忆的传承中,在缭绕的中医药香里。
陇东秋行,不虚此行。
(作者系北京陕西商会创会会长、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珠海横琴美琴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