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谈林>详细内容

【陇东报】我市实施全方位绿色行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2 21:48:39 浏览次数: 【字体:

  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通讯员 张艳丽

  冬季清晨,清澈见底的柔远河缓缓流淌过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河道边水草密布,野鸭游弋嬉戏在河面上,和谐优美。这是我市不折不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缩影。

  我市是国家传统能源资源的“金三角”,也是黄河中上游的生态脆弱区。为了保护好这方山水,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实施全方位绿色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下大力气推进深层次保护、根治深层次问题,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努力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处处呈现着天蓝水碧、林丰草密的生动图景。

  全市上下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国家所需、庆阳所能、群众所盼的定位中高位谋划、高位推动,加强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产业培育、河湖管理、执法监管等工作。市上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协调议事机构,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制定出台《庆阳市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庆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及《庆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和方案,全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格局及治理体系。

  2020年,华池县南梁镇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庆阳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入围2022年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重点支持项目,成为筑牢生态屏障的庆阳实践……

  近年来,我市紧盯打造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样板区,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治山增绿、固沟保塬工程治土减泥、“海绵城市”试点工程治水护城。2021年,启动“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和“一村万树”工程,完成森林提质增效面积258.4万亩,沙化土地治理63.05万亩,建成“一村万树”达标村720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6.3%。坚持保塬、护沟、固坡三措并举,着力构建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67.8%,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双下降”,被称为“固沟保塬庆阳治理方案”。投资63亿元实施“一轴两心三带五湖三沟道五片区”项目256个,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遏制了塬面萎缩,为西部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

  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狠抓问题整改,用最严执法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用最严监管促进环保责任落实,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市区优良天气数311天,优良天气率为85.4%;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三,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境内的马莲河、蒲河等重点流域23个国、省、市考断面剔除环境本底值影响后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为91.3%。全市14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和23个乡镇“千吨万人”水源地剔除地质因素影响后水质全部达标。全市1041.71万亩耕地均纳入优先保护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危险废物均得到安全处置,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河湖管理。

  我市将生态产业培育作为推动绿色增长的着力点,培育壮大清洁能源、数据信息、先进制造、循环农业、文化旅游、森林碳汇等十大生态产业。2023年前三季度,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6%,万元GDP能耗强度同比下降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