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坚守防火一线 守护森林安全——甘肃省森林防火工作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森林防火,重于泰山。我省现有林地1.19亿亩,草地2.146亿亩。全省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火险高危区、44个县市区属于森林火险高风险区。近年来,全省林草系统立足甘肃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狠抓措施落实,突出火灾预防,最大限度减少了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和灾害损失。
加强一线巡查
“同志您好,您已进入太子山保护区,请严格遵守森林草原防火规定,坚决杜绝林区用火行为。”连日来,我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山一律扫防火码,全面加强对重点林区、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检查、监测、监管,坚决杜绝随意烧荒现象发生,确保防住人、管住火、护住林、看住山。
“早发现、早报告、早扑救”是森林防火的核心。太子山管护中心建成的25套森林资源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监测覆盖保护区80%以上面积,对林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巡航监测,发生火情后第一时间预警。
“同时,太子山管护中心为42个保护段(点)配备了智能巡护软件,实时上传数据、轨迹、图像视频、事件等信息,增强了森林防火科学化水平。”太子山管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敏正龙介绍表示,要把“三抓三促”行动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到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上来,让太子山127万亩的森林源源不断提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质生态产品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杆。
目前,我省已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规范火情信息报送,并严格执行入山登记制度、野外用火审批制度。
优化一线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扑火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3月6日,祁连山管护中心森林草原防火指挥运输车辆交接仪式在张掖举行,当地22个基层保护站发放防火指挥运输车辆25辆,真正实现了“如虎添翼”。
在此之前,祁连山管护中心向22个保护站配发各类安全防护装备及扑火机具6万件(套),进一步充实了一线防火物资、全面提升基层一线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和扑救能力。
祁连山管护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朱高红表示,新装备配发一线投入使用,对补齐基层保护站硬件建设短板,增强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防火项目4个,涉及金额超1.2亿元。2023年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森林防火项目6个,涉及资金约1.9亿元。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防火项目进一步加强了我省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综合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一线能力
3月8日,平凉市2023年度森林草原防火业务技能培训班在崆峒区如期举行,三天时间内,通过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议,从森林防火的理论知识到消防监控无人机的实际操作,参会人员收获满满。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如果没有科学的扑救方法和安全扑火的基本知识,就可能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因为对火势发展判断不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故。通过将培训的内容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可以切实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平凉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海军说。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构建“防范网”,推进成果运用。目前,全省已全面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完成全省2515个可燃物样地的数据采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数据,为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保障。
“目前,我省已从防灭火装备改造、防灭火典型战法、防火剂阻燃应用研究、季候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性四个不同维度向国家林草局科技司、防火司报送4项森林草原防火先进技术成果。”甘肃省林草局森林和草原火灾预防处处长苏强介绍,去年全省共接报、核查森林草原火情20起,相比2021年下降16.6%,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态势整体平稳可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