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谈林>详细内容

【陇东报】奋力实现林草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互促(闫焕智)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13 14:45:55 浏览次数: 【字体:

过去五年,我市林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成果斐然。实施人工造林460.13万亩,新造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26.15%;全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有效管护公益林1393.54万亩;群众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收益15亿多元。全市大部分荒山秃岭得到了绿化,野生动植物群落逐步恢复和增多,金钱豹、金雕、大鸨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林区频频露面,涉林违法行为极大减少,植绿、播绿、护绿已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初步形成,为生态利用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立足这些丰富的林草资源和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积极主动谋划,奋力作为,把持续推进国土绿化作为着力点,把创新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作为侧重点,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互促升级发展作为新使命,把推动森林草原的自然属性转化为可永续利用的经济效益作为新任务,在新征程中充分展现林草行业的新作为。

要稳步提高可利用林草资源的总积量。分类施策开展植树造林、人工种草、提质增效,抓好全市林草生态“五区五廊”布局任务落实,厚植林草资源总量,为未来扩大碳汇交易奠定资源基础。在组织实施好天保、三北、退耕等林草重点生态工程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尽早启动实施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庆阳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和亚行贷款丝绸之路沿线生态治理与保护项目,谋划争取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家储备林和碳汇林基地建设等项目。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00万亩,完成提质增效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27%。

要切实筑牢林草资源安全的防火墙。统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管好管活各类资源,既要让林草地不受破坏和违规违法占用,也要服务好全市能源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快资源管护信息化、智能化步伐,探索购买社会服务、运用高精尖设备参与子午岭森林资源监管,建立畅通高效的森林防火联动机制,提高资源管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行林长制,靠实属地管理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管好丰富的林草资源,筑牢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要全力当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播绿者。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尽最大努力做好城区绿化、美化、靓化工作,助推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做好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扩大城区森林和绿地面积,改善城区大环境和人居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竞争力。积极筹建陇东黄土高原草木本植物园,打造集科普教育、森林体验、乡土树种繁育复壮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基地,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要素。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开展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增加彩叶树种栽植占比。

要创新林草资源转化利用的新路径。充分利用全市的人工林资源,进一步加快林业碳汇的开发步伐,有效增加碳汇总量和交易量。积极探索林业碳票和林业碳汇贷等新方式,尽快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转化,让森林资源真正成为反哺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钱袋子。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打造子午岭森林观光和康养路线,做大生态康养游产业,做到资源为民所用所享。

要持续提升林草产业经济的附加值。适当调整准入条件或门槛,让苗林合作组织全面进入参与造林绿化等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提高经营收入。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围绕木本油料、生态旅游、苗木销售、人工种草等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林草产业。积极推动我市创新探索的林下经济“十种模式”,让森林生态切实惠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调整全市苗木结构,培育复壮乡土树种草种,创建陇东苗木市场,打造产销一体化平台。

要积极倡导共建共护共享的新理念。以全民义务植树为平台,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让全民共建理念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基调。以强有力的宣传,增强全民共护意识,让人人都有护林护绿意识,人人都做义务护林员,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把全民共享作为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所栽的每一棵树、所造的每一片林、所种的每一块草皮都能让群众从中受益,让人人都能享有生态红利。

作者:闫焕智 编辑:李婕 责任编辑:乔鹏礼(《陇东报》202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