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谈林>详细内容

【陇东报】让60亩荒地充满绿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13 10:05: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3月13日陇东报三版  讲述人刘昊 见习记者路世玲整理

  “60亩地,驻扎3个月,饿了啃馒头,渴了喝溪水,累了就躺在地上眯一会……”这些关键词就是我第一次参加林场植树的缩影。

  2012年春季,我和子午岭林管局正宁分局刘家店林场的同事姚富海、高虎飞、尚宁发一行四人,住进了西牛庄管护站,投身到60亩荒地的平地植树工作。

  植树前期,放点丈量工作最费时费力,每一个植树点都是我们趴在地上精确量出来的,然后用手抓着生石灰一个点一个点作标记,再以植树点为中心开挖树坑,最后将树苗端端正正地栽植坑中。这些看似很机械的操作,却需要耐心、细心,我们植树不是简单的栽植活了就行,还需要考量树木之间的间距,以及整个林区的布局。

  因为上山作业,路途远,不可以带大量的水和食物,所以,我和同事们饿了就啃馒头,渴了去山脚下喝流过的小溪水,困了累了就躺在地上眯一会。记得有一次上山植树,遇上了雷雨,在树下、山体下避雨不安全,我和同事就站在空旷的地方淋雨,初春的天气,我们个个冻得直打哆嗦。

  为了赶进度,我曾一个人规划栽植过一亩地。按照画好的栽植图纸,自己挖坑栽树,因树比较大,我挖了整整一下午的树坑,等晚饭时间走回西牛庄院子时,我已经虚脱,当时就晕倒了。

  树栽下去,保证成活率离不开及时供水。当时场领导李宁平、杨高洁连夜开车到西安购买水泵,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水泵就被送到了我们的植树一线,才使得定植的树实现了及时供水。

  云杉、华山松、楸树,还有500万袋的容器袋育苗,3个月的辛苦劳作,最终我们取得了全市林业生产现场观摩第1名,综合第4名的好成绩,但接过这份荣誉的双手却破的就跟树皮一样。

  如今,作为子午岭一部分的正宁林场已经郁郁葱葱,我们的同事和一批批的林业人把一抹抹绿色写进了子午岭的自然屏障中。“植树造林和建设祖国是一样的,每植一棵树,就是在给祖国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这是我和林业同事们共勉的一句话。